《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给我的启发
(2012-03-09 23:04:45)
标签:
杂谈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给我的启发
这篇文章以作者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讲述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为了摆脱人们为他设定的模式化和程序化生活,爆发出猪的野性,为自由和人们争斗的故事。作者通过这头特立独行的“猪”来抒发自己内心反抗压制、追求自由的愿望。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
文章巧妙地通过两组对比来表现主题,第一组是猪和人的对比,大多数人和大多数猪一样,生活在处于被安排的境地中,对于这种安排他们处置泰然,这不仅是文革,也是任何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生活“常态”;但是在任何时候,也都存在对于这种“常态”生活的坚韧反抗,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以它的行为嘲笑并摆脱了人类的设置,对比之下,杂文中的我在猪被围剿时,却只能因为“不敢对抗领导”而处于“内心的矛盾”之中,显示了人的反抗意志多么无力。
第二组对比在“生活种种设置”和“自由的生活和存在”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指出了“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这个残酷的事实,在大多数的时候,它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人对于自由追求,它无所不在,把人控制在一种生活和精神被奴役的状态,在这个张力场中,人要么参与设置别人的生活,要么对于生活被设置安之若素,剩下的唯一一种选择——反抗这种设置,回到个体的自由——是充满艰险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前面两种选择实在太过平常,因为我们已经一敢于设置别人生活或者被别人设置,我们甚至已经忘记了去思考我们的这种存在是否合理,这也许是人的最大悲哀。
我们回想一下,自我们出生以后一直到长大成人,父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会给我们灌输多少礼教约束,我们不能全盘否认我们的传统礼教,但是在父母一句句“为了你们好”的严厉斥责下,多少孩子还没成人就磨掉了棱角,显得那么的“规矩”,谁也不敢大胆地想象自己的未来,完全按照父母老师和社会给予的模式一直生活下去。因此,我们的教育家一直搞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孩子能在世界奥数比赛中得冠军,却出不了一个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你们的固定模式,你们所谓正确的引导把孩子们的想象力全部扼杀在萌芽之中。
前一篇:《雪夜访戴》读后感
后一篇:每一次转型都是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