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重调查更重研究
(2023-06-29 23:20:07)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调查研究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调查研究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问题弄清,把矛盾找准,因地制宜解决办法,让研究成果成为决策咨询、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联系群众的必修课,也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了解好调查与研究的含义,把握好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是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因此调查研究是一个常态化、连续性的过程,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目标和结果,没有调查而谈研究是南辕北辙,离开研究进行的调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是我们科学决策的必经程序。调查研究搞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决策的成与败。而衡量调查研究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调查研究重“实”。调查研究是感性认识逐步走向理性认知的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都是“一手”数据、“一手资料”和一手“问题”,有些数据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些资料不是我们愿看到的,有些问题不是我们想深究的,如果我们戴着隐形眼镜,对调查研究成果选择性视而不见,那势必会影响调查研究的实效,甚至会误入歧途而与初衷背道而驰。必须本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和责任担当精神听群众所说、摸群众实情、为群众办实事,杜绝“滤镜”式和“蜻蜓点水”式调查研究。警惕并克服主观主义,克服轻视调查研究的错误思想,不能任由“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懒惰精神所束缚;正确认识经验主义,调查研究不能刻舟求剑,过去的研究成果不一定现在能用,现在的研究成果将来不一定适用,调查研究要因地制宜,地情各异要求调查研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味同嚼蜡。
调查研究更重“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新局面的正确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先导,正确的理论知识对调查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理论知识,创新理论成果,将碎片化观点上升为规律性思维逻辑,实现认知螺旋式上升;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树立敢于拼搏的精神、用于闯的尽头和务实的作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会有许多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困难需要克服,这都需要真抓实干的作风,“花拳绣腿”式调查研究无法开创新时代美好征程的伟大局面,要尊重现实,遵循规律,深入实践,在学中干、干中学,认真学习思考,立足当下,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把调查研究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