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秦皇古驿道和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
http://s13/mw690/002DnA33zy6R15C4hM84c&690
http://s13/mw690/002DnA33zy6R15LtHly0c&690
河北井陉县在中国并不闻名,但现存有世界上最早的古驿道;军事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就发生在县政府所在地,微水镇一带。
这一切源于井陉的特殊地理位置。太行山纵贯南北,只有八个山口,使东西相通,统称为“太行八径”,井陉口为第五径。这里是古代晋陕通往燕赵的交通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http://s2/mw690/002DnA33zy6R2KsxnYlf1&690
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口就是当时主干线上重要的一段,应该说,是我国公路交通的鼻祖。世界文化遗产协调官员亨利克利尔考察后说,要比罗马古道至少早100年。
http://s16/mw690/002DnA33zy6R1Arz5cHff&690
漫漫的古道,深深的车辙,是刻在石头上凝固的历史。
特别要说的是,这车辙的间距与兵马俑战车轨距相同。
http://s5/mw690/002DnA33zy6R1agP1sMe4&690
http://s16/mw690/002DnA33zy6R1aj5lzp6f&690
不断上坡,大约每隔20米,就有一道石坎,为的是上行的车马停歇,和下坡时的缓冲。
http://s5/mw690/002DnA33zy6R1alfJRif4&690
http://s12/mw690/002DnA33zy6R1aoLHUTfb&690
这里是白皮岭,古时叫白皮关。白马告状和白马庙,记载了历史,也反映出古时车马行路的艰难。
http://s11/mw690/002DnA33zy6R1bWt3ke0a&690
http://s10/mw690/002DnA33zy6R1bYkcT709&690
http://s5/mw690/002DnA33zy6R1c1DDGkf4&690
http://s9/mw690/002DnA33zy6R1kQHzcsb8&690
亲触了古驿道,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仰慕历史。
http://s1/mw690/002DnA33zy6R1llXfr260&690
东天门是一座关城,分东、西两阁,相距不到50米。
这就是位于井陉县上安镇白王庄的东天门,至今保存完好。
http://s5/mw690/002DnA33zy6R1oeBmN6b4&690
井陉古驿道横贯东西,西起山西固关(山西平定县城东35公里,距河北界只有2公里,当年秦始皇尸还咸阳,韩信背水一战都过固关,是山西东大门),经微水镇、上安、下安、直到土门关,就是今天鹿泉土门村。
http://s12/mw690/002DnA33zy6R1s9K0qvcb&690
这就是保存最完好的18米长的车辙印,两端用木头截住,保护住。
http://s8/mw690/002DnA33zy6R1pkqrRR87&690
车轮碾压,马蹄的踩踏,风雨、岁月时光的磨砺,深深的车辙和光滑的石面,记载了历史,也记载了苦难。http://s13/mw690/002DnA33zy6R1pn8LO4ac&690
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巡,病死在沙丘平台,就经过这里,返回咸阳。当年秘不发丧,用臭鱼烂虾遮挡腐败气味。
这一段路,一直为人们晋冀通行奉献着,直到石太铁路开通;也由此得以保存下来,供后人瞻仰和回味。
http://s13/mw690/002DnA33zy6R1rEPtYo5c&690
友人志琨在微水给我指认了一下,“上边就是韩信墓”,当时我并未特别关注;回京后,查阅资料,又拜读了许力扬先生主编的井陉碑石文选一部分,当然我本人是很粗略,很肤浅地查找;已促使我对井陉刮目相看,这是千年古县,非常令我敬仰!
在这里除了秦皇古驿道,我还要郑重地介绍一下,微水一带就是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
公元前204年,刘邦属下大将韩信,募集一万新兵,自西向东,走古驿道,攻打项羽属国赵,赵大将率兵20万,镇守土门关,即今日西土门村。赵军师李左车出谋,令大军镇守土门关,令派小股军队从背后袭击韩军,使其只能过关口,因车、马、人只能单列通过,必消灭之。赵大将却刚愎自用。再说,韩信暗中凌晨派出2000名轻兵,翻山到达今日的抱犊寨,都带上汉军旗;天亮,韩信横队列于微水的绵河(绵蔓河)一侧,造成背水一战之势,赵大将窃喜,双方展开激战,韩信部下兵士,见绝无退路,个个拼命,愈战愈勇,赵大军源源来战,韩信轻兵趁机骚扰了赵军营,并在营中到处插汉军旗;赵军返回时,误以为大营已被占领,大势已去,遂四散溃逃,韩军趁势大攻,大获全胜,中午,在赵营饱餐一顿。这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韩信背水一战。当然,韩信的军事情报没的说!
据“井陉碑石文选“,微水立有碑文”“汉淮阴侯设背水阵处”,嘉庆二十年里,咸丰九年重立;我们因不知道,没见到,另外,据说是在一个并不显眼的地方,很遗憾。
时至今日,气候、水文变化极大,微水的河弄上个橡皮坝,才聚了个不大的水面。
咱是外行,纵然,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想要申请下来,也要达到多项标准;我看秦皇古驿道旁边,就是巨大的上安发电厂,这恐怕就不行吧!看来,难度很大!
http://s3/mw690/002DnA33zy6R1Fu5ljI72&690
希望深深挖掘、大大地宣传,让有那么久远历史的井陉县,名扬天下,而不只是苍岩山有名。
在此,鸣谢友人志琨。
愿井陉人士指正,我们虽在井陉工作过,也只在医院范围里,从未外出过;大年初四、初五前往,也只是匆忙一撇,肤浅得很,难免错误。
(
谢谢光临,关于井陉,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