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分享(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对我们教誨时,我们要恭敬地聆听”

分类: 弟子规分享 |
现在有些孩子,有了一点学问就傲气冲天。父母是小学文化,自己是大学毕业,父母给他讲道理,他就摆出不屑一顾的姿态:“这个你都不懂,还来教我?我可是了不起的高才生!”其实这样不合理。一般来讲,父母的人生阅历比你丰富,而且,他们在教导子女时心很善良,以慈爱心所引发的语言,肯定有价值。所以,我们要好好听父母教导。如果抱怨:“唠唠叨叨,在讲什么呀?别讲了,你吃你的就可以,啰唆什么!”这不但会伤了双亲的心,自己的修养也成问题。真正有学问的人,父母再没文化、再怎么样,对他们所说的教言,还是会聚精会神地倾听。何况很多时候,父母的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道理,或许我们都读过,甚至也能给孩子讲的头头是道。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做得怎么样呢?
这是蔡礼旭老师讲课的一个小片段:
孩子为什么会一言九“顶”?
《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告诉我们,父母在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去接受。听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一言九顶”,这个顶是顶回去的顶,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
孩子是一言九顶,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对父母讲话也很恭敬?上行下效,假如我们对父母讲话不耐烦,无形当中已经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假如父母在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常常顶嘴,这个坏的榜样孩子就学去了。教育,所谓“上所施,下所效”。很多朋友说,我父母讲我的,很多都不是事实,所以我要解释一下,我要把他顶回去才行。父母在教训我们的时候,他的情绪都比较高昂,你再回嘴,只会让情况愈来愈糟,到时候可能父子都吵起嘴来。所以,这个时候应该静静聆听。
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孩子们成长,我也在进步。讲着对父母的“敬”,再反省自己,真是很惭愧。妈妈老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会每天回去看看,帮不上忙,就听听她的“唠叨”。妈妈常常是表扬我,偶尔说到我的不是,表面上会“恭敬”,其实心里很不舒服的。她提起过好几次儿子当年中考时的事。那时候我只是认为,让孩子平平常常面对考试,不愿意我们过度的重视给孩子无形中的压力。而妈妈偏偏好这个热闹,老早就盼着念叨着要去“助战”,记得当时费了好多口舌说服了她。可她还是兴致勃勃地顶着大日头在考场外看热闹。毕竟是孩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考,我也只是会在孩子面前装着淡定,可是面对自己的妈妈,我也变成了孩子。看到妈妈,就开始耍孩子脾气了,好像很不客气地说,不是说好了吗?你来干嘛啊?记得妈妈当时就生气了,而且,这六年过去了,依然觉得自己很受伤害。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少的就是对父母的“敬”!
小提示
“敬”的能力的培养,是提升人生修养的一大途径。一个人,当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是一体的,谁也不能离开谁单独存在,自己的存在,一直依赖着周围一切人,一切事物,我与周围的世界紧密相连的时候,心中才能升起真正的“敬”的感情,会对这个世界,对周围所处事物产生敬意。
有了“敬”,才能更好地做到谦虚,做到认真谨慎,做到真正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