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德福教育』0-21岁孩子的情感教育如何成为未来成功的基石

(2016-04-14 10:30:11)
分类: 慢●理念

      我们在讲情感教育的时候,为什么设定时间为0岁到21岁?这个时间在华德福教育理念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概念,即我们人生的前三个七年。通过施泰纳的人智学理论,我们知道人需要通过21年教育来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或者说面向社会的一个人。情感教育它应该贯穿整个前三个七年。


首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流程、帮助大家梳理一下内容安排。

如何看待世界

 

教育不能跟现实世界脱轨,所以要先理解世界什么样,才能够想到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关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边提了三个设问:① 校园和社会隔了多少个为什么?这是从社会调研中得到的,因为企业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疑问,虽然现在我们的教育条件、设备都在提高,但是为什么我们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② 我们未来的世界需要什么样人?③ 是我们人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来改变我们?2015年我们还做了一个小范围社会调研:调查区域:全国调查的内容:什么的样的人可以被认为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什么样的教育是良好教育?得到调研反馈的同时,我们也阅读了大量资料,最后发现,不管是华德福还是非华德福的家长,得到的资料在本质上都有一定统一性。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人的要求主要是:① 需要人有相当的成熟度,② 需要每一个人有正义的价值观,③ 每一个人应当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生存到为这个社会付出。这三点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理解。未来对人的需要和华德福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 . 施泰纳有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们所奋斗的最高理想必须是发展出充满创造力和肩负责任的人,他们能应对不同状况,并带着方向感去驾驭他们的生活。这个就涉及到我们在整个学生培养环节当中要非常注重情感教育,因为所谓的成熟、正义,包括生存都是需要靠情感来支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自问一下:我们人类能改变这个世界吗?或者说这个世界已经是这样了,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此而改变?

这问题的答案到现在已越来越清晰了,我们毎一个人都拥有一个非常独立的自我,这个自我应该被发掘出来对社会进行奉献、去改变这个社会。“不要问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而是应该通过一个方式来发现我们的自我、发展出自己天赋,这样才能通过自我的努力改变社会。这些力量来自社会成长的一代即我们的孩子。

德福教育下怎样对孩子进行各年龄段的教育

 

      华德福的三元教育理论指意志(0 - 7)、情感(7 - 14)和思考(14 - 21)的教育,中间的情感教育是连接意志和思考的桥梁,相互渗透。所以,今天的情感教育我会分三个七年来讲:0 - 7 岁、7 到 14 岁、14 到 21 岁,讲完之后我会讲一下面对未来我们该怎么办。
      那下面三个板块是华德福教育论及的著名的 12 个感官,我们可以从字面上了解,所谓 12 感官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体验的一些知觉系统。
      在我们的意志层面,这时候我们要发展出孩子的平衡觉、触觉、运动觉和生命觉,这个阶段一般是 0 到 7 岁,意志力的培养是 0 到 7 岁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成分。
     中间绿色部分是情感,情感的部分我们需要去体验温度、视觉、味觉还有我们的嗅觉,这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感觉系统都可以直接映射到我们的内心,能够给到我们一些情感上的反馈。
     最后是思考层面,我们的思考涉及到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演讲、我们的自我和我们的听力。
     具体的这三个部分是怎样进行工作的?我可以用下一张图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一个图示。

0~7 岁 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教育关注在四肢和代谢。

      在 0~7 岁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需要通过他的手脚来感受这个世界,这个手脚的运用对他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体部位的一个发展,就是我们脑部神经的发育,所谓脑部神经的发育他并不是说我们要去思考来刺激它,相反它应该用我们的手足、用我们的四肢、这个末梢神经来进行刺激,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带着孩子去不停地玩耍、游戏,让他能够尽可能去发挥他的运动感,让他去发展他的四肢的能力,强健他的肌肉。7~14 岁 心肺功能发育,教育关注在躯干和韵律系统。
      到了7~14岁的时候,这个时间是情感的关键期,因为他对应的是我们整个身体的心肺功能的发育,我们的韵律系统需要得到培养。这个时期,我们要给他一个非常有规律的生活,让他能够体会到自己可以在一定的规律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说我们在一定的规则下给他一个较好发展自我韵律的空间。14~21 岁 身体全面发育,教育关注在头脑思维。
      从 14~21 岁的时候,我们开始进入到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头脑和神经系统已经发展充分,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孩子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能够发挥它的思考体系的功能。      既然意识、情感、思考被分成了三个年龄阶段,为什么今天所说的情感教育是在 0~21 岁都包括的?其实在这三个阶段,每个板块都有发展,只是相对有侧重,它们彼此之间是有连接的,特别是情感的桥梁作用。
      人智学理论认为情感是我们的意志和思考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因为通过情感的作用,连接了我们意志时期的一个孩子的无意识状态,和之后的有意识状态;它也连接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时期到发育后的青春期,所有的这一切是以情感作为过渡纽带的。
      从三个年龄阶段来看,我们怎么能够把情感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做到恰到好处?


0~7 岁情感渗透

   

      0~7 岁的孩子一般来说是生活在家庭,三岁后进入了幼儿园,或者有的幼儿园比较早一点是两岁半入园。华德福教育认为,整个幼儿园的时期在人生当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培养了我们一个人的最终价值观,即是我们整个价值观系统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孩子是没有一个清晰意识的,他处于一个模仿时期,他的学习的方式是通过模仿,所以我们在做情感教育的时候要有所警惕。首先我们跟孩子之间不能进行理性的对话,因为孩子他并不能听懂我们所说的道理,这个时候我们跟孩子所有交流,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进行。那我们怎么进行情感教育呢?这个时候的情感教育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就是渗透,所谓的渗透可以理解为润物细无声。
      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渗透?在发给大家的这张图当中有一张照片,是当时我们准备幼儿园的时候,请了来自拉脱维亚的Raimonds老师来给我们做督导,他奉献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帮我们建设这个幼儿园,通过他我理解到对一个幼儿园,或者说对这个时期孩子情感付出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无形,通俗点理解就是“不要大声说出来”。
      我们对孩子的情感,在 0~7 岁是可以默默的、隐藏的,却可以真正地支持到孩子。比如说我们在做一件木头玩具,我们是否能够把这个木头玩具周边都磨得特别的光亮、圆滑,而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的需求?比如说他希望在这件事情上有更多的时间来尝试,他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想要更少的时间来尝试,这些都可以通过孩子身体语言来观察到。那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都有这个能力或者是应该有这个能力去观察到孩子的身心的需求。
     这个时期我们对孩子情感是在背后的,我们帮他准备好一个非常安全、舒适和友爱的环境,那孩子会通过这些环境里的构造、设施来体会到我们注入的情感。对家长和老师有一个提醒就是,因为孩子他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的情绪,所以不要去问他,“你喜欢这里吗?”“你爱我吗?”这样的问题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来说是不应该问的,我们只要从我们的角度看到孩子乐于其中,他在这件事情上用身体做出足够良性的反馈,这个时候我们的情感就已经非常深刻的注入了。
     实际上,华德幅的幼儿园强调家长的共建,就是因为通过我们家长的帮助,让大家可以把自己对这个幼儿园的一个情感,通过一些小的器物、细节放进去。
第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跟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有一个非常简单扼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不厌其烦。当我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的时候,要不厌其烦的询问。通过询问,他会给你一个简单反馈,因为他是能听懂你在说什么的。这个时候,他往往回答说是或者不是,这是在给我们答案,如果他一直不是,那就一直要询问下去,一直到他给我们一个反馈,让我们能找到(推断)答案。
     有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下,《 31 个揭示儿童心灵的询问方式》,关于如何向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询问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可以找到启发。大家可以在讲座以后阅读这篇文章,它是我最近发现的非常好的一篇关于提问的文章,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到那些问题看似非常愚蠢,因为看起来非常相似重复,但是正因为这种相似里面又夹杂一点点不同,意味着对儿童绝对的关注,说明我们非常投入的跟他进行情感的链接,所以我们家长或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问题或者受它的启发发挥出自己的问题,提问原则就是要重复提问,但是要有一些细微的提问角度变化。
第二个问题,幼年时期吸收的情感成年后如何体现?
      这个时期我们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体现在他将来在这个社会上能否承压,因为我们所有的情感注入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没有压力的环境,都是为此做准备。在现代社会当中,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承压能力,很多时候是因为幼年时期得到了很多压力,缺乏安全感,而不是得到了很多情感上的关爱。
第三个问题,情感教育在社会层面、工作层面代表了什么?
0 - 7 岁的情感渗透如果非常顺利的话,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一是首要先培养出孩子的具有正义感的价值观;二是将来在这个社会上能承担一定的责任,让别人对他产生信服;三是内在成长得健康强健,能够承受压力。
7~14 岁情感引导   

      现在是讲7-14 岁情感引导,关键词是这个“引导”。在对 7 - 14 岁的理解当中,我们说一个孩子在这个阶段要经历三次内心的危机。说是危机,但是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是要得到一个相当的重视。

孩子的三次内心“危机”

     第一个在 7 岁左右,孩子掉第一颗乳牙,这时候意味着孩子第一次出现了自我意识,开始意识的成长。
      第二个是 9 岁 10 岁时期,这时候有一个Lubicon,Lubicon是意大利的一条河的名字,当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人生发展的时候,意味着我们要跨越它,当孩子跨越这个Lubicon的时候,意味着他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的真实,所以我们会发现在 9 岁的孩子,他开始不相信圣诞老人或者童话故事,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不是童话故事,他开始认识到或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他体会到自己的孤独感。
      第三个是 12 岁的时候孩子们开始从少年到青春期的跨越,这个时候很多孩子开始发育,12 - 14 岁之间的发育跟 14 岁之后的青春期发育还不太一样,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刚出现批判能力的萌芽,开始清晰的去思考这个世界,是较为隐性的;14 岁之后开始运用思考和批判能力,是较为显性的。
这三次“危机”分别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第一次“危机”带来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性,因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意识;
第二次“危机”带来了社交能力,因为他开始面对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是真实的;第三次“危机”带来批判性的思考或者清晰的思维。      这也就意味着责任感的成长,那这样的孩子,他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得到非常良性的一个引导,老师在这个层面上给予非常恰到好处的教育的话,他会拥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品质:他会非常快乐地享受人生,他会拥有非常清晰思考的能力,最后就是他的人生是带有目标的。
     人智学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个意识上的突变,就是“我和你不一样”。什么是我和你不一样?孩子在这时期会经历一个人生历程,他内心开始有失落感,因为他意识到所谓的童话梦想世界并不存在,进而觉得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失去了对整个梦幻世界的稳定性的感觉。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我们对孩子的一个帮助,让真实变得充满情感。
      什么叫真实而有情感,不是说我们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我非常关注你”,而是需要我们营造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关系”。这个关系有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跟孩子的沟通非常稳定、非常紧密、以及非常确定,这个对孩子来说就能藉此对这个真实世界重新建立一个稳定的安全感。
      这一时期的孩子培养出健康的情感基础对未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未来足够独立、有社交能力、有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对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去成长。以上是对外界世界的,那对自我呢?对自己,他会享受他的人生,他能够非常清楚的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然后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去追求。事实上这是让孩子打开自己内心疆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他知道自己可以向着人生方向航行有多远。


14~21 岁情感启迪与陪伴   

      对于第三个七年,我用另外一个词,就是启迪和陪伴。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或者说青少年,我们是否还情感教育?这个往往是很多老师、家长所忽视的。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很大了,殊不知这个时期的孩子其实非常需要情感的陪伴的。

      我们不用特别付出很多的实际的、务实的事情来表达情感,而是要作为他的一个陪伴者,来给他启发,或者说作为一个过来者给予启迪。
      14 岁到 21 岁,是人的自我养成期。这个自我的养成意味着他未来的勇气,和他未来的成熟程度。如果这个时候的自我没有足够健康养成的话,未来他会显得非常幼稚、他会没有勇气去闯荡这个世界。
      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情感的一个的重心,是我们所有做的事情、所有做的解释、所有做的陪伴都是要告诉孩子一切是非常有“希望”的。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念,去面对这个世界可能有的变化。

为什么“希望”两个字这么的重要?

      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历内心的黑暗期。很多人发展到了青春时期都会追求所谓的“酷”。这个酷,从某个层面来说,是他跟整个世界的疏离,寻找独特性,这个时期他的内心正在经历非常黑暗、沉郁的低谷。我们需要的是给予他“希望”,帮助他从这种黑暗当中走出来。
      这个时期,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我们叫“他与众不同的身份”。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种独特的身份感是非常有帮助,或者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会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充满被认可的价值。

人生之船--人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通过 0 - 7 岁的教育,将这个船的船舵建好。船舵代表价值观,所以教育要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驶向正确的方向。      第二阶段,在我们 7 - 14 岁的时候,我们通过学校的学习,让我们的船身变得有足够大的容量。这个容量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涉猎各式学问来达到的。
      所以在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当中,每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要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而有明确的规划。通过这种规划的丰富性,让他自己发展出更大的容量去探寻自己的人生,这种学习也是发展天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第三阶段,就是我们要给这个船树立桅杆,可以让他扬帆起航。这个桅杆的坚定与否,跟我们在 14 - 21 岁的这个期间的教育非常相关。因为他涉及到我们的一个思维,思考的坚定性。但别忘了,桅杆的树立是离不开船身的,船身上有那些连接桅杆和船舷的铆钉和绳索。这些绳索和铆钉,是指在我们 7 - 14 岁期间我们所培养起来的规则和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等到 21 岁的时候,一切就绪。我们的自我就可以“好风凭借力”扬帆起航了。
      情感教育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的话,就非常的明白。我们在 0 - 7 岁的时候,是和孩子价值观进行工作的,建好这个船舵。我们要给予他什么?我们给予他正义(价值),7 - 14 岁的时候,我们要给他美的东西(审美),14 - 21 岁的时候我们给他善的东西(判断)。那什么是正义、美和善,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去自我进行揣度反思,你所给予的是否是真正的正义、真正的美、真正的善良。                                                   Tips三要三不要        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很多人可能在书本上也看到过,我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在华德福的教育当中和家庭的环境中要注意三要三不要。
三要:我们要有节奏、规律地生活;
我们要对重复性的事物进行学习,重复可以让我们加深记忆,或者说让我们学习的更深;我们对孩子要有崇敬的态度。因为孩子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我们对孩子的态度要进行转变。三不要:
     如果我们想给孩子设定一个安全温暖的的成长空间的话,我们就不要放入可能造成成长伤害的因素,比如说声光电刺激;
     尽力的培养他的学习习惯,不要让他变得懒惰,如果变得懒惰的话其实是剥夺孩子的安全感的;

     不要轻易的限制孩子的发展,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们说“NO”,总是说不可以,他们就难以感受到成年人对他们的爱。


老师答疑   1如何为 10 岁左右的孩子组织课外活动?      在制定 10 岁左右孩子的课外活动上,可以从刚才讲的三个点上来考虑,这个时期孩子我们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我们要培养他的独立性、社交能力、责任感。这三个都是情感层面的素质。所以设计活动的时候,要给他这三种训练的方式。
      独立性的活动当中,活动很多都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比如说他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社交能力,比如我们的夏令营会有非常多群体的活动,比如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一起用手势做出一段组合动作,用小的乐器进行器乐的合奏。
      责任感这个层面,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服务意识,交给他任务让他为大家去完成。在任务设定上,我们要告诉他不是为自己去做,而是为整个群体来做,所以他的责任感意识是会通过为他人服务实现出来。比如说在游戏的环节有些孩子会成为“道具”,但是在当道具的过程当中他会意识到即使自己没有参与到游戏的“玩耍”的过程,他还是为他人贡献了服务的。所以我们在游戏的设计环节其实是可以加入个人的角色设定,让他产生对责任感的理解。
      在我们认识华德福之后,是否要学习华德福或者是否选择华德福学校这个问题上,我一直的态度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人,这也是人智学所提倡的,他应该有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那是否选择华德福跟每一个孩子的特质是有关系的,跟每一个家长的心理特质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家长必须对这个教育理论体系、教育方法有一个了解,再根据自己内心的诉求或者说内心的精神做出评判——如何进行选择?所以我今天讲的所有关于华德福的方法仅仅是我通过学习得来的,或者是我的经验得来的,不是唯一之道,仅供大家进行参考。

   长春慢慢长大华德福幼儿园,创办于2013年。 目前位于高新园区三佳新村别墅B107。园所致力于打造一所真正的儿童花园,目前幼儿混领班2个,向日葵班本学期学位已满,下学期4个学位,可以提前预定;彩虹班本学期还剩2个学位,下学期有6个学位,请提前预定。9月份学前班有6个名额。

联系电话:13321589398 左丽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