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地名故事民俗留住记忆杂谈 | 
美酒飘香话槽坊
明川 /
文 
江淮土地遍坡岗,往昔年头易旱荒。 
因地制宜栽白薯,以丰补歉种高粱。 
遂将酵母换生麯,好把粗粮酿酒浆。 
秋去冬来闲令至,邀朋待客品醇香。
 
高刘地区的地图和地名录有很多槽坊,例如周槽坊、金槽坊、潘槽坊、吴槽坊、刘槽坊、王槽坊、孙槽坊、谷槽坊、窦槽坊、陈槽坊、黄槽坊、徐槽坊、孔槽坊、李槽坊、范槽坊、何槽坊、卫槽坊、康槽坊等等近20个之多。都是在槽坊前面冠以姓氏,标明是哪个家族的村落。
其实,“槽(cao)坊”应为“糟(zao)坊”。只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将错就错,把糟坊写成了槽坊。木字旁的槽,反映不出地名的原意和功能。什么叫糟坊呢?原来是酿酒的作坊。酿酒用什么作原料?当然离不开粮食。所以应该是“米”字旁。比如现在大规模的酒业公司还有称“迎驾糟坊”“徐州糟坊”、“老糟坊”。由于古代的酒都是粮食酿造的,所以应该带个米字旁。说文解字,辞海拼音 糟坊 zofáng 小型酒厂;蒸馏室,酿酒作坊。《扬州评话选·凤雏理事》:“我们这块是大德昌糟坊里酒最好。
为了行文的习惯,下面还是按约定俗成地名录上将错就错的写法。
按说在温饱都难以为继的生活状况下,喝酒应该是可有可无的。但怎么农村过去酿酒的作坊——槽坊特别多呢?原来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历来都奉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酒不成席”。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造屋上梁、生子祝寿、乔迁荣升、交朋待友等等,都离不开酒。于是酿酒作坊大行其道,这些槽坊应运而生也就顺理成章了。更主要的是,自从上古社会开始,人们祭祀祖宗离不开酒,所以酒在民间的历史就很长了。现在考古界对于出土的酒器和酒特别感兴趣。
过去的酿酒,有几个特点。一是家族办的,第二是手工作坊,第三以粮食作为原料。第四,规模不大,基本上自产自销,到后来也有部分兑换。
说到家族兴办的,从村庄的姓氏可以看出,上面已经列举了;说其手工作坊,就是无需机械化生产;说原料,以粮食作原料,饮用后副作用小,养生健体。不像现在化学勾兑的酒占主要成分副作用大。一般是粗粮,像山芋、高粱、大麦,稻米虽然可以酿酒,但不大舍得。
其生产流程是:选料→发酵→蒸馏。先把山芋干或高粱等原料粉碎后,配上酒曲(繁写作麯),蒸馏出酒。这其中,第二步骤最为关键,就是酒曲的配制。酒曲的质量直接影响酿酒的口感和香味。把好的酒曲与糟(粉碎后的蒸熟原料)拌匀混合后,放入甑里蒸后,在酒瓮里发酵一周最后以器皿接盛液态的蒸馏水,那就是酒了。那些糟渣呢,可以作马牛羊猪的饲料。
这种酿酒的作坊,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酒很少见了。因为土地收归集体,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制约了粮食生产,大集体生产队一年就分那么一点粮食,哪里有粮食酿酒呢?不过笔者1962年曾经看到,责任田到户时,有的农户粮食充裕,于是又有人从事这种酿酒。那个酒香啊,令人馋涎欲滴。你看鲁迅笔下写的咸亨酒店孔乙己等喝的酒,就是稻米酿造的。水浒传写武松等人喝酒,成碗喝,也是粮食酿造的。
下面将高刘地区范围内带有槽坊的地名逐一介绍。
【孔槽坊】孔氏家族的酿酒作坊。高刘周边的孔氏家族村落星罗棋布,人口众多,众多以孔姓命名的孔浩圩、孔大郢、孔大圩、孔老圩、孔油坊、孔新圩、孔上仓、孔下仓等等,孔槽坊就是一处历史地名。地处新民坝东北不远处。
【周槽坊】合肥地名图有标志,合肥周边有七八宗周氏,各有家谱,他们分别是:合肥西乡紫蓬山周氏,肥西雷麻店殿周,肥西上派碾周,淝南丰乐河周氏,肥西上派周氏,合肥北乡四十埠周氏,肥西高刘西乡周氏。这个周槽坊则是合肥西乡高刘周氏的酿酒作坊,清代中期就有了,位于江岗村委会北600米处,不过,上世纪20年代后,这个村庄的周氏人家在东边不远处的栗树棵另起宅子了,这里虽然还有两户周姓人家,但以一支王姓人家居住为主。
【金槽坊】合肥地名图有标志(下同),但标的位置不准确,原来的金槽坊不在青山村南方,而是在青山村北方,与天河村隔冲相望,原是清朝末期金运来(字福如)开办的槽坊,主人系匈奴休屠国王子金日磾的68世,其始迁祖懋昭公明代中期从合肥西郊邓店村枣树林金大郢迁至五行庙南方,立宅金老家。槽坊就在金老家西方,原来门向朝北。现在地名图位置的金槽坊准确的名称应称为金小庄,是运来三叔父后裔居住的村庄。
【潘槽坊】位于江岗村西南方的河湾冲畈,西边紧邻东淝河的三个主要支流之一,当地人称(天河),此处呈鼎足之势的有三个村庄:潘大郢、潘油坊和潘槽坊。这支潘氏与六安潘氏同一个宗族,清朝初年迁徙至此定居。
【吴槽坊】位于高刘镇西方约4公里的吴祠堂附近,过去属孔大村,现在隶属高刘村。此处还有吴氏宗族聚居地吴圩。顾名思义,乃是吴氏家族开办的的酿酒作坊。
【刘槽坊】位于老河东境内,属于“小兰刘”姓氏家族的开办的。
【康槽坊】东北方是康花园,西方分别是康南郢、大康老家小康老家以及康南郢。家族目前使用的字辈为:天、保、家、声、振……
【黄槽坊】在黄圩和黄桥湾的东方,这里黄氏家族虽然不是大家族,但人口聚居在此处的也有几百人。
【徐槽坊】高刘地区主要有两个宗派的徐氏。这里的徐槽坊不是长镇平河村的,而是以主要生活在长岗附近的徐氏。其家族字辈有“传、守、维、世、德”等。
【卫槽坊】在高刘南方过去属于张王村。该姓氏主要在肥西山南,这支卫氏是北迁的一支。
【谷槽坊】历史地名,这里的谷氏人家,笔者经过了解,与高刘西边一公里的谷老家和岗集境内的谷大郢都是同一家族。在新桥机场西南1500米处,骑龙集的南方油坊拐村东北方1500米。
其他冠以姓氏的槽坊还有窦槽坊、李槽坊、陈槽坊、王槽坊、孙槽坊、范槽坊等等,高刘地图上都可以找到,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叙述。
读者朋友,读了此文,是否感受到历史上高刘槽坊的兴旺发达,是否闻到了美酒的醇香?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