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氏文人咏杭州名联赏析

(2015-05-29 09:48:43)
标签:

金绍坊

金安清

冷泉

王世襄

吴昌硕

金氏文人咏杭州名联赏析

金长渊/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江浙两地苏杭之美。而杭州的美,又美在西湖。西湖之美,不仅美在湖光山色,还美在历史人文积淀。而一个景点的历史人文,往往又借助诗词楹联为载体得以发扬光大。可以这样说,没有诗联的景点犹如白开水,索然无味;有了诗词楹联的题撰和镌刻,方显出这儿的文化品位。二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西湖所写的诗联不胜枚举。而引起我兴趣的名联中,金氏文人的几副联语又是格外难忘。这一方面是由于佳联本身的艺术性,但又一层因素可能是共同姓氏的亲情使然。乙未暮春时节,有杭州西湖之游,喜爱诗联的我,在诸多楹联珠宝中,撷取几颗珍珠供读者诸君共赏。

、金安清联对杭州冷泉亭

在杭州灵隐寺前有一冷泉池,唐代时始建泉亭。据说,站在此亭,抬头可以远观飞来峰的奇峰怪石,俯首可见冷泉清流潺潺,涧水奔腾急湍。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常在这里吟诗诵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见景生情,感触颇多,以设问口吻撰了一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此联似问非问,问中有答,问中藏妙,妙不可言。凡身临其境者,无不为之叫绝。就字面来看,这副联言辞平淡,但内藏机锋,很值得人们反复玩味。这就给后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便纷纷模仿而对。近代以来,左宗棠、为此题对过,范抢造题对过、俞越及其夫人女儿题对过。

当年一位大学者俞樾,是著名的经学和训诂学大师,一次携夫人女儿游览灵隐,来到冷泉亭中小憩,见到董其昌的对联,便对曰:“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俞夫人听后对道:“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他的小女儿也对出了一副对联:“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父亲不解,女儿释曰:“项羽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果不是项羽凭其勇力把这座山拔起,它怎么能飞到灵隐寺来呢?”

清末洋务运动著名代表人物左宗棠曾出任过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他也游览过灵隐,被董其昌的问联所吸引,曾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可谓佳联。

书归正传,下面重点说说 另一副金氏文人的对联:

泉水淡无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

此联是纯粹的佛教教义阐释。他的答联认为世物皆空,冷泉之冷,峰之飞来,都是世俗之人自身的感觉罢了。这就把董其昌的问联引申到佛学方面去了。独出心裁,别是一番境界!

这副对联原来是金安清写的有人或许要问:金安清何许人也? 能跟封疆大吏、翰林学士相提并论?  呵呵,千万别小看了这位本家。他曾任湖北督粮道,是浙江嘉善人,(1817年——1880年)原名国琛,字眉生。号傥斋,晚号六幸翁。他原系国子监生出身,幼随父金铨寄寓福建,以有异才为林则徐等人所赏识。弱冠时丧父,弃科举,在苏皖游幕府。道光二十二年(1842)赴河南祥符治水,适逢林则徐,林向吏部举荐。后曾任江苏泰州府同知,海安府通判,官至道员。(又称道台,是巡抚总督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乾隆十八年后规定,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太平天国军兴,佐清将胜保攻打太平军,充营务处,迁长两淮盐运使。咸丰十年,会江苏按察使,综理清军粮台,后入曾国藩幕,出谋划策,深得曾国荃和曾国藩的信任和器重。同治十年,因劝捐有功,赏复原官阶。金安清有经时济世之才,时人称之“才气恢张,议论隽迈,下笔万言,藻思华敏”,曾国藩在安庆与其深谈两昼夜,言军国大事,自愧弗如。著有《宫同苏馆全集》。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朝廷高官的智囊成员,金安清的思想方法与个人观点,曾经潜移默化地对清末时期的施政,特别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决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金安清一生著作颇丰,传于后世有《宫同苏馆全集》(八十二卷)《中西异同论》。其中有许多对外关系的篇什,振聋发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评价说:“金眉生都转安清,负才望,喜谈天下事,亦振奇人也。”

通过对金安清的身份地位的简介,我们就可以明白他所对的冷泉亭联的身份背景了。

金安清还曾为杭州西湖湖心亭撰写过一联:“春水绿浮珠一颗;夕阳红湿地三弓。”
  联语写的是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上联用比喻手法,把亭比作浮在粼粼绿波上面的一颗明珠。下联写湖心亭在夕阳中的景色。红湿,贴切地描绘出夕阳映湖,湖亭倒影给人的视觉和触觉形象。联语色彩鲜明,对仗工整。(注:弓,量词,古时五尺为一弓)。


                二、金绍坊题西湖孤山白祠苏祠

杭州西湖孤山,为了纪念白居易苏轼,建有白苏二公祠,旧有华秋槎集句联云:“泥上偶然留指爪;故乡无此好湖山,”天然工成;又联云:“自蛮烟瘴海游历而还,胜地重临,凭管领六桥风月;与白傅林逋后先相望,崇祠近接,恰平分半席湖山。” 苏祠右为白祠,有集句联云:“平生心迹最相亲,惟此醉太守;词赋擅名来已久,宜升君子堂”。又联云:“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均曲与题肖,戛戛独造。附近的风木庵有联云:“家藏八千卷;门对七二峰。”杭州丁氏兄弟庐墓南山石屋,岭有石屋,门有联云:“地连石屋双峰起;天放钱江一角来。” 在白苏二公祠旁的呼嵩阁石柱上,有金绍坊所题的一联,联云:

东坡千载人,游于物表;钱塘万顷白,来自云端”。亦似举头天外,岸异不凡。

金绍坊(1890--1979),字季言,号西崖,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人。现代著名竹刻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原学土木工程,受其胞兄著名国画家金绍城的影响,转而爱好金石书画,以后又师从其仲兄金绍堂学竹刻,悟性极高,水平出众。金绍坊与当时的书画界名流交往颇多,其所制扇骨、臂搁等,多由书画名家吴湖帆、吴昌硕、张大千、赵叔孺、郭如庭、江寒汀等人落墨,西崖奏刀。今存世品较多,并有《金西崖刻竹》拓本行世,作品主要为扇骨、臂搁、笔筒等。文革浩劫开始,已过古稀之年的金西崖,担心自己毕生精力的竹刻精品毁于一旦,将其作品捐赠上海历史博物馆保存,留作永远纪念。

国画金石大师吴昌硕与西崖过从甚密,成为忘年之交,民国15年特题了“锲不舍斋”赠作纪念。 

以上介绍了金绍坊在竹刻艺术上的精湛成就。

附带一提,当代著名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文物鉴赏家、著名收藏鉴定大家王世襄就是他的亲外甥,王世襄之母金章乃是金绍坊的三妹,金绍坊的父亲金焘生有七子五女,大多均卓有成就。

 

三、金鉴才题西湖雷峰塔
云梯直上,拂面天风浩浩,看数峰夕照熔金,百顷湖光塔影,都写入丹青巨卷;
  玉鉴初开,当头明月依依,听几杵疏钟曳韵,万家楼阁笙歌,俱谱成市井新声
。”
     —— 以上这副60字长联是金鉴才题西湖雷峰塔之长联。
   金鉴才,字明斋,后更改字为明庐、明甫,号白峰。1943年1月31日生,浙江义乌人。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国画研究室主任,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杭州吴山书画院院长。

论出生年代,这位本家是当代人。但联语却蕴含高古,壮阔大气。有人曾用“有声有色”四个字评论诗文之妙,我看拿来评论赏析金鉴才的此联甚为恰当。上联是写色彩:云梯、天风、夕照、湖光塔影等都极富画面感,如同画卷;下联在承上写景的基础上重点是写声:“疏钟曳韵”、“ 笙歌”,谱写出妙韵新声。读罢全联,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杭州西湖话题今天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