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文人咏杭州名联赏析
(2015-05-29 09:48:43)
标签:
金绍坊金安清冷泉王世襄吴昌硕 |
金氏文人咏杭州名联赏析
金长渊/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江浙两地苏杭之美。而杭州的美,又美在西湖。西湖之美,不仅美在湖光山色,还美在历史人文积淀。而一个景点的历史人文,往往又借助诗词楹联为载体得以发扬光大。可以这样说,没有诗联的景点犹如白开水,索然无味;有了诗词楹联的题撰和镌刻,方显出这儿的文化品位。二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西湖所写的诗联不胜枚举。而引起我兴趣的名联中,金氏文人的几副联语又是格外难忘。这一方面是由于佳联本身的艺术性,但又一层因素可能是共同姓氏的亲情使然。乙未暮春时节,有杭州西湖之游,喜爱诗联的我,在诸多楹联珠宝中,撷取几颗珍珠供读者诸君共赏。
一、金安清联对杭州冷泉亭
在杭州灵隐寺前有一冷泉池,唐代时始建泉亭。据说,站在此亭,抬头可以远观飞来峰的奇峰怪石,俯首可见冷泉清流潺潺,涧水奔腾急湍。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常在这里吟诗诵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见景生情,感触颇多,以设问口吻撰了一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此联似问非问,问中有答,问中藏妙,妙不可言。凡身临其境者,无不为之叫绝。就字面来看,这副联言辞平淡,但内藏机锋,很值得人们反复玩味。这就给后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便纷纷模仿而对。近代以来,左宗棠、为此题对过,范抢造题对过、俞越及其夫人女儿题对过。
当年一位大学者俞樾,是著名的经学和训诂学大师,一次携夫人女儿游览灵隐,来到冷泉亭中小憩,见到董其昌的对联,便对曰:“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清末洋务运动著名代表人物左宗棠曾出任过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他也游览过灵隐,被董其昌的问联所吸引,曾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书归正传,下面重点说说
“泉水淡无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觉;
此联是纯粹的佛教教义阐释。他的答联认为世物皆空,冷泉之冷,峰之飞来,都是世俗之人自身的感觉罢了。这就把董其昌的问联引申到佛学方面去了。独出心裁,别是一番境界!
这副对联原来是金安清写的。有人或许要问:金安清何许人也?
能跟封疆大吏、翰林学士相提并论?
金安清一生著作颇丰,传于后世有《宫同苏馆全集》(八十二卷)《中西异同论》。其中有许多对外关系的篇什,振聋发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评价说:“金眉生都转安清,负才望,喜谈天下事,亦振奇人也。”
通过对金安清的身份地位的简介,我们就可以明白他所对的冷泉亭联的身份背景了。
金安清还曾为杭州西湖湖心亭撰写过一联:“春水绿浮珠一颗;夕阳红湿地三弓。”
联语写的是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上联用比喻手法,把亭比作浮在粼粼绿波上面的一颗明珠。下联写湖心亭在夕阳中的景色。红湿,贴切地描绘出夕阳映湖,湖亭倒影给人的视觉和触觉形象。联语色彩鲜明,对仗工整。(注:弓,量词,古时五尺为一弓)。
杭州西湖孤山,为了纪念白居易苏轼,建有白苏二公祠,旧有华秋槎集句联云:“泥上偶然留指爪;故乡无此好湖山,”天然工成;又联云:“自蛮烟瘴海游历而还,胜地重临,凭管领六桥风月;与白傅林逋后先相望,崇祠近接,恰平分半席湖山。” 苏祠右为白祠,有集句联云:“平生心迹最相亲,惟此醉太守;词赋擅名来已久,宜升君子堂”。又联云:“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均曲与题肖,戛戛独造。附近的风木庵有联云:“家藏八千卷;门对七二峰。”杭州丁氏兄弟庐墓南山石屋,岭有石屋,门有联云:“地连石屋双峰起;天放钱江一角来。” 在白苏二公祠旁的呼嵩阁石柱上,有金绍坊所题的一联,联云:
“东坡千载人,游于物表;钱塘万顷白,来自云端”。亦似举头天外,岸异不凡。
金绍坊(1890--1979),字季言,号西崖,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人。现代著名竹刻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原学土木工程,受其胞兄著名国画家金绍城的影响,转而爱好金石书画,以后又师从其仲兄金绍堂学竹刻,悟性极高,水平出众。金绍坊与当时的书画界名流交往颇多,其所制扇骨、臂搁等,多由书画名家吴湖帆、吴昌硕、张大千、赵叔孺、郭如庭、江寒汀等人落墨,西崖奏刀。今存世品较多,并有《金西崖刻竹》拓本行世,作品主要为扇骨、臂搁、笔筒等。文革浩劫开始,已过古稀之年的金西崖,担心自己毕生精力的竹刻精品毁于一旦,将其作品捐赠上海历史博物馆保存,留作永远纪念。
国画金石大师吴昌硕与西崖过从甚密,成为忘年之交,民国15年特题了“锲不舍斋”赠作纪念。
附带一提,当代著名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文物鉴赏家、著名收藏鉴定大家王世襄就是他的亲外甥,王世襄之母金章乃是金绍坊的三妹,金绍坊的父亲金焘生有七子五女,大多均卓有成就。
三、金鉴才题西湖雷峰塔
“云梯直上,拂面天风浩浩,看数峰夕照熔金,百顷湖光塔影,都写入丹青巨卷;
论出生年代,这位本家是当代人。但联语却蕴含高古,壮阔大气。有人曾用“有声有色”四个字评论诗文之妙,我看拿来评论赏析金鉴才的此联甚为恰当。上联是写色彩:云梯、天风、夕照、湖光塔影等都极富画面感,如同画卷;下联在承上写景的基础上重点是写声:“疏钟曳韵”、“ 笙歌”,谱写出妙韵新声。读罢全联,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