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标签不可乱贴!
 
  
    今年6月下旬,原安徽省诗词学会会长邹人煜先生去世后,有位吟长最先写了一首七绝,用短信息发到不少诗友的手机上,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讣告吧,不少诗友闻此噩耗,纷纷撰写挽诗挽联,以示哀悼。邹老是一位85岁的文坛、报界、吟坛女杰。在挽诗挽联中,绝大部分都是悼念者自己根据对逝者人品和生平业绩的掌握创作的,但也有几位搞起了步韵奉和之类的诗。
  
针对这种现象,有位资深诗人提醒:第一,挽诗不宜步韵唱和;第二,不能称其为悼亡诗。
   
当时,我在收集编纂挽诗挽联专辑,正式诗刊采用时,删除了好几位诗题中出现的“步某某某韵”的字样。是呀,这也唱和,那也唱和,死人也去唱和?!您要悼念就悼念,何必“就汤下面”?!
  
下面,回到悼亡诗这个话题上来。
  
什么叫悼亡诗呢?也许有人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解释说:“悼亡诗不就是悼念死亡过世人的诗吗?”我这么所写不是揣测的。有些人就不看对象、不加细察,信笔将悼亡诗一词搬到这儿,用到那儿,有乱贴标签之嫌。
   
请看下面两例。
  
“纵观贺共之作,颇多婉约之情。……而其怀人、悼亡之作,更显一往情深。如《梦登九华瞻懒悟墓》,《风入松·哀悼宋首业会长》”
    
这是发表在2013年《庐州诗苑》总第51期诗坛纵横上的一篇诗评。作者是一位年逾八旬的副教授。他把一位诗人追思哀悼懒悟大和尚与太白楼前任副会长宋老爷子的诗称为悼亡诗;
   
还有一例,也见于2013年《庐州诗苑》总第51期“诗坛纵横”上的一篇诗评,作者引用一位教授对《飘蓬集》作者的评论:“不仅对爱妻的悼亡诗写得如此情深意挚,对同志或朋友的悼亡,也写得令人肝肠寸断。如《蝶恋花·恸悼孙月亭老师》就写得感人至深,故万之先生评曰:‘悼亡之作,此为绝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才叫悼亡诗呢?
   
如果慎重一些,查查网络或词典,就会看到如下说明或提示:
   “悼亡”
一词只能指丈夫悼念死去的妻子——既不能把妻子悼念死去的丈夫说成“悼亡”,也不能把一个人对他死去的朋友的悼念说成“悼亡”。的确,从现代汉语的角度乍一看,“悼亡”一词似乎是个很普通的词儿,就是“悼念”、“哀悼”、“追悼”的意思——但是,任何一种语文都有它的特殊性,“悼亡”这个词恰恰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汉语词语,也就是说,它在表示
“悼念”、“哀悼”和“追悼”一类意思的时候,是有特定的对象的。请看《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在【悼亡】词条下注释:(书)悼念死去的妻子。也指死了妻子。
   
由此可见,“悼亡”不但多归诗词,还专指悼念亡去的妻妾而言,后世乃专以悼念亡去的妻子的诗词为“悼亡”。
朋友、亲旧去世,古人也有以诗相哭、以诗代祭文的,如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张籍《祭退之》诗,这些诗习惯上并不被视作“悼亡”,
   
悼亡诗古今有之,中西有之。西方表现哀怨的抒情诗种类很多,但专为怀念亡妻的悼亡诗则极为少见,而在我国古代则是极为常见。悼念亡妻的诗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首首伉俪情深的悲歌是文学长河中不朽的小夜曲,更是中国文人至情至性的最好证明。如果说,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果说,爱情有尽头,生命是爱情的尽头,那么悼亡诗就是爱情在时间的永恒延续。
   
因此,“悼亡诗”的标签不可乱贴,倘若贴在男性身上,仅仅是荒唐笑话;若贴到其他女性身上,则是大不敬,很可能会惹麻烦!
   
本博咬文嚼字,对常识性的问题阐述了一通,谅错用者该不会怪罪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