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013-11-02 19:05:21)
分类: 经济与金融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如前所述,国民收入可以从收入、支出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收入代表总供给、支出代表总需求。因此,我们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角度来分析国民收入的构成。

从 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其他及企业家才能)生产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这个总和又可用各种生 产要素相应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资、地租和利润)总和来表示。这些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因而又可用消费与储蓄加以表示。

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即: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02.gif

从需求方面看,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也就是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品需求的总和。因此,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

即: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04.gif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06.gif

两边同时消去C,即得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08.gif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C+I)和总供给(C+S)的恒等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投资是计划的投资而不是实际的投资,储蓄是计划的储蓄而不是实际的储蓄,此处I=S,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如果IS,即计划的投资不等于计划的储蓄,经济将处于非均衡状态,所以,计划的投资等于计划的储蓄是 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而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由于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 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凯 恩斯在分析宏观经济均衡和国民收入决定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即不论社会总需求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应量,也就是说,社会总 需求的变动,只会影响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而不会引起相应的价格变动,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凯恩斯定律。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 条时期,存在大量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因而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和生产增加,而不会引起资源和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不会引起产品成本和 价格的上升。因此,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是,在短期内,价格水平从而社会总供给是不变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由于总需 求又可以用总支出来表示,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与总支出相等的收入。下面运用消费函数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由于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计划的总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的总支出等于消费支出加投资支出,即Y=C+I。为使分析简化,在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我们假定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国民收入水平而变化,即投资为自发的计划投资,为一常数,I=I0。根据这一假定,把国民收入恒等式与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建立联立方程组,就可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09.gif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11.gif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13.gif

解联立方程,就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17.gif

上式中,(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19.gif)为自发性总需求,或称自主性总需求,它是不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总需求。1/1c)为乘数(将在本章第六节详细分析介绍)。从公式可以看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自发性总需求和乘数两个变量,与自发性总需求和乘数成正比。

上面的分析还说明,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如,假定消费函数C=1200+0.8Y,自发的投资始终为800(单位:亿美元),则均衡收入: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21.gif亿美元

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图形表示,图138表示如何用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入。

http://jpkc.hnu.cn/xfjjx/Html/Book/Upload_Book/N16/200408282148/jiaocheng/13/c-1-11.files/image023.gif

138

 

图中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在消费曲线C上加投资曲线I得到消费加投资曲线C+I,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由于投资被假定为始终等于800亿美元的自发投资,因此,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所形成的总支出曲线与消费曲线相平行,其间的垂直距离即800亿美元投资。总支出线和45°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均衡的国民收入10000亿美元,这时,居民户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厂商 想要有的投资支出的总和正好等于国民收入即产量。如果经济离开了这个均衡点,厂商部门的销售量就会大于或小于它们的产量,从而被迫进行存货投资或存货负投 资,出现意外的存货增加或减少,引起生产的扩大或收缩,国民收入出现非均衡,但厂商部门的存货调整最终会使国民收入回到均衡点。具体来说,在均衡点E之左,收入小于均衡的国民收入,总支出(或总 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意味着厂商销售出去的产量大于它生产出来的产量,厂商存货出现意外减少,合意存货不足,此时扩大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厂商为使存货 达到合意存货水平,就会增雇工人,增加投资,增加产量,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扩张,并最终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如果在均衡点E之右,收入大于均衡的国民收入,总支出(或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意味着厂商生产出来的产量大于它销售出去的产量,厂商存货出现意外增加,非合意存货增加,此时厂商为使存货达到合意存货水平,就会减少产量,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收缩,并最终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只有在E点,收入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时,则既没有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存货意外地增加),也没有非计划的存货负投资(存货意外地减少),厂商的产量正好等于其销售量,厂商存货保持在合意水平,此时厂商既不会增加产量,也不会减少产量,国民收入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