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杨昌浚《左公柳》解读
(2015-03-05 09:12:25)
标签:
转载 |
分类: 陇右文化 |
文华柱诗歌解读之十二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左公柳》解读
吴浩军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也是一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作者是杨昌浚。杨昌浚,字石泉,湖南湘乡人。早年随罗泽南办团练,升至知县。同治元年(1862),左宗棠入浙,杨昌浚即随营出力,镇压太平军。九年后以军功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光绪三年(1877),因余杭县民葛品连妻(小白菜)与杨乃武案而被革职。光绪四年四月,左宗棠的助手、帮办陕甘军务刘典因病请求归养。左宗棠抓住时机,向朝廷上奏章,请求起用杨昌浚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得到朝廷准许。左宗棠提前将这一消息告诉杨昌浚,杨昌浚在故里接到左宗棠的信及疏稿,即作五律《戊寅六月初七日接湘阴侯相书并疏稿,因刘克庞通政告养,请以浚往代》记此事。左杨交情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七月二十日,杨昌浚接到赏其四品顶戴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上渝,“不觉涕零”,赋七律二首,发出了“君恩友谊知难谢,努力还赓出塞篇”的心声,立即启程赴任,于光绪四年底抵兰州。左宗棠自肃州大营来信邀杨于暮春至肃州视事。第二年春,杨昌浚离兰州西行,见驿道旁左军所植柳树浓荫蔽空,联想到左的知遇之恩,即景生情,遂在嘉峪关前赋七绝二首。其一是:“第一雄关枕肃州,也分中外此咽喉。朅来跃马城西望,落日荒山拥戍楼。”其二即上引《左公柳》诗。两首七绝原题为《嘉峪关》,诗后有作者自注:“左侯令防军自泾至肃时,沿途均种杨柳,有拱把者矣。”诗载于杨昌浚的《五好山房诗稿》,《诗稿》由其子杨鸿度、杨瀚橿、杨显桢编校,刻印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这首诗由于颂扬了左公的历史功绩、写得气势恢宏而倍受人们喜爱,被广为传诵、传抄,并收入多种笔记和诗选中。如《湘雅摭残》、《左文襄公在西北》、《清朝野史大观》之《清朝艺苑》卷十《塞外上左文襄诗》等,文字有出入,但均无诗题。对此,兰州市史志办公室邓明先生曾发表专文《〈左公柳〉诗的来龙去脉》作了正本清源的考证。1981年,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从此广为流传。1983年秋,王震将军约见左宗棠曾孙左景伊,提出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左宗棠的历史功绩,并即兴吟诵了《左公柳》诗。不久,左景伊在《光明日报》发表《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闪光——王震同志谈左宗棠》一文。该文对史学界重新评价左宗棠起了推动作用,王震所吟七绝也因此不胫而走,反复被人们征引,而且被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传诵。
不仅如此。由于左宗棠经营西北的文治武功深受人们的景仰,他在西北倡导并组织种植的杨柳树也被称为“左公柳”,而被骚人墨客所反复歌咏,形成一曲曲华彩乐章——
清代著名诗人萧雄(字皋谟),湖南益阳人,著有《西疆杂述诗》四卷,对新疆地理风俗人事各项,叙述甚详。其中一首吟到左公柳:
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诗的自注中记载了新疆天山地区种植左公柳的情景:“左文襄公檄饬湘楚诸军,各于驻处择低洼闲地,搜折树枝,排插为林。方及数年,已骎骎乎蔚然深秀,民甚德之。皆榆柳也。”诗作本身则让左公所植杨柳与天山松柏合唱“春风度玉关”,可谓独出心裁。
兰山书院山长、皋兰人吴可读写了《呈左爵相七律二首》,其二云:
感恩知己更何人?六十余年戴德身。
千水见河山见华,维崧生甫岳生申。
从来诗律推元老,自古边防借重臣。
遥想玉门关外路,万家杨柳一时新。
直接颂扬了左宗棠为国家经营边疆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民国时期,无锡诗人侯鸿鉴著有《西北漫游记》,其中有他于1935年5月写的《自陕至甘有怀左文襄》七绝二首:
其一
自古西陲边患多,策勋自足壮山河。
三千陇路万株柳,六十年来感想何?
其二
杨柳丝丝绿到西,辟榛伟绩孰能齐。
即今开发边陲道,起舞应闻午夜鸡。
诗人谢宠,有数首诗词专咏“左公柳”。其中《杨柳枝》之一云:
王母蟠桃去不还,左公杨柳老阳关。
请君莫羡前朝树,多育春苗绿北山。
劝勉人们不要仅仅沉湎于前人的功业,也应该在新的时代做出新的贡献。他还有一首词作《南歌子·敦煌古道见左公柳》,生动地再现了“左公柳”今日的丰姿伟仪:
挺干盘根固,抽枝出叶新。玉门关外障沙尘,仿佛龙城飞将抖精神。
著名诗人袁第锐《恬园诗词曲存稿》中有“天池”诗二首,其二云:
八骏西游未肯还,穆王消息滞天山。
瑶池自有奇花草,何必春风渡玉关。
独辟蹊径,另创一格,为“春风”与“玉门关”的一段公案再翻新意,增色不少。
此外,还有诗人龙景和的《左公柳》:
杯酒阳关古畏途,筹边远略靖西隅。
春风一碧三千里,合抱今能有几株!
缅怀左宗棠的历史功绩,慨叹英雄不世出,“左公柳”所剩无多,《黍离》之悲,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诗章,或咏史抒怀,品评人物;或托物寄兴,关注生态;或旷达高亢,令人振奋;或沉郁低徊,发人深思,各具风格,各领风骚,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一幅幅“左公柳”的生动画卷,抒写出了“左公柳”的流风遗韵,从而赋予“左公柳”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改造西北自然环境的象征,成为一座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