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明星——曹阳(“敢”字当头的“拼命三郎”)
标签:
淮剧演员滨海县文化局滨海县淮剧团 |
分类: 明星档案 |
人生就是行动,人生就是拼搏。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通过拼搏而获得的。在盐城戏剧界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曹阳,就是一位敢想、敢拼、敢闯、敢干的人。
曹阳,一九五七年出生,祖籍江苏淮安。现为滨海县淮剧团团长、滨海县文化局副局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导演学会会员、盐城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盐城市人大代表、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曹阳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曹彬、母郭玉蓉都是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曹阳幼年时便生活在艺术氛围极为浓厚的家庭之中,耳闻目睹了许多戏曲活动及名人轶事,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一种天然形成的戏曲艺术的情愫和出自内在的艺术追求,在他血液里凝聚、流淌、扩展、升华。及至十岁左右,虽然在他那光秃的大脑袋上还梳着一根硬邦邦直戳蓝天的小辫子时,已在顽童稚气中显示一股咄咄逼人的艺术表演才华,在他担任射阳县小红花艺术团团长期间,便扮演全场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全场现代舞剧《白毛女》中的穆仁智、《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等人物形象,演出轰动射阳县城,曹阳的名字也不胫而走,成了家喻户晓的小名人。长辈大人疼爱她,喜欢他,叫“曹团长”,喊他“曹大爷”,这时的小曹阳便显示出一股羞涩却又矜持、自傲的神色,显得十分纯朴、可爱。长辈大人们在戏虐中博得一乐,而在乐趣中对他寄予真心的爱护和莫大的厚望!
曹阳随父母调进滨海县淮剧团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但在戏曲艺术的道路上得到快速的成长,而且在剧团的行政领导岗位上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人们回顾总结曹阳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时,惊人地发现,其实只用两个字便可高度概括了他的全部——“大胆”,这两个字既精辟又准确地表述了曹阳从艺术从政的全部历程,又彰显了他本人的工作风格和个性,成了铭刻在人们心目中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
敢挑重担
八十年代中期曹阳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了滨海县淮剧团团长,面对戏曲不景气,演出市场严重滑坡的困难,滨海县淮剧团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人员工资发不出,设备陈旧破烂,人心惶惶,许多艺术骨干,主要演员四分五散,有的调走,有的上街摆摊,有的外出打工,最困难时,水电费、电话费无钱缴纳,经常停水停电停电话。到了一九八八年,整个团体完全瘫痪,县财政每年拨给剧团的六万元,只能用于离退休老艺人的生活,全团还有四十余人的生活无从着落,大家都盯着曹阳,向他要钱要粮要活命,一时间曹阳也是六神无主,一筹莫展。亲朋好友对他说:“你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何苦呢?”也有人说:“你接了这么一个烂摊子,真是死大胆,值得吗?”可曹阳却倔强地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闯过一关是一关,我就不信这个邪,别人能闯过去的,我就能闯,别人闯不过去的,我也要闯过去!”就这样,曹阳自始至终坐在团长的位置上,二十多年来与同志们同甘共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风雨交加的春秋岁月。
曹阳在剧团里不但是一个“大胆”的团长,而且还是一个“大胆”的演员,也是一个具有艺术追求的好导演,之所以说他是一个大胆的演员,就是指他什么角色都敢演。因为剧团人员散失,行当不全,一旦排演新剧目,不是少张三就是缺李四,缺了怎么办?曹阳一撸袖子说:“我来!”他从小生、老生、小丑一直演到黑脸包拯,而且效果俱佳。他饰演过《小刀会》中的刘丽川、《红灯照》中的卞宗、《秦香莲》中的包拯、王丞相、《恩仇记》中的施子章、《杨家将》中的寇准、《状元打更》中的状元郎、《三女抢板》中的黄伯贤、《哑女告状》中的掌忠、《范中华》中的范中华、《盲哑奇案》中的县官、《三秀才》中的三秀才等等。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然而曹阳就有这个胆量跳过行,爬过山。演出中,有些戏的角色对他的戏路,有些角色完全不对路,可是就是凭着他那“大胆”的不屈不挠,敢拼敢打的性格,更凭他那扎实的功底,就是闯上台去,这一闯救了戏,救了剧团,也为他自己拓宽了戏路,现在的曹阳是丢了爬拿扫帚,只要是生角戏,那里缺人那里上,哪一个行当都难不住他。其实曹阳的导演工作,也是他大胆闯出来的,当然他的导演基功也受他父亲的直接影响有关(曹阳的父亲既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戏曲导演)剧团经济困难,排戏外请导演,要花钱,怎么办?曹阳就自己上,三闯两闯,闯出一个戏曲导演来,而且成绩显著,由他执导的戏,如现代大戏《哆来咪》、《迎春记》、小戏《吞金记》等等,参加省、市艺术赛事活动,荣获过导演奖和优秀导演奖。
敢闯新路
曹阳不但敢于挑重担,负重任,而且敢于闯新路。用他的话说:“只是在沙滩上沉思,永远也不能得到珍珠。”要在茫茫大海里寻觅到宝贵的珍珠,只有潜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探出一条新的途径和巧妙的方法。这种途径和方法就是勇于改革,大胆闯新路。当时剧团最大的困难是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曹阳说:“打蛇要打七寸子”。哪里是困难的核心,就从哪里开刀。于是就凭他的两条腿,一张嘴,东奔西跑,四处张罗,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凑足了一笔资金,利用剧团临街的几间平房,办起了“艺林酒家”餐馆,凭着曹阳广泛的人际关系,三朋四友,七姑八姨都来捧场架势,一时间,滨海县淮剧团的“艺林酒家”誉满县城,生意红火,效益显著,既安排了十几名剧团的富余人员,又增加了剧团的经济收入,使瘫痪近一年时间的团体,得以起死回生,维持了正常运转。同时曹阳又精心组织了一支戏曲歌舞队,这支队伍既能演淮剧,又能唱流行歌曲,还能跳现代舞,票价不高,演出灵活,很受中小城市,尤其是苏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走乡串镇,活跃在苏北里下河一带,这既解决了剧团演职人员的生活出路,又用艺术活动形式保留了队伍,同时又培养锻炼了一批艺术骨干。二00三年,在别人想也不敢想的情况下,曹阳又大胆开拓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他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人合作,利用剧团闲置的土地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现代化大楼,既解决了部分演职员工的宿舍,又解决了剧团办公、排练、仓库等行政业务用房的困难。还可以对外出租部分营业用房,这座大楼的建筑,为滨海县淮剧团的生存、振兴和开展开创了一条光明的希望之路。
敢打硬仗
在全省十二个淮剧艺术表演团体中,滨海县淮剧团在人才、设备、经费等方面都处于最低水平,但他们全团上下一致,不甘落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为了事业、为了荣誉敢拼敢上、敢于打硬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打动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所以人们都称曹阳是位“拼命三郎”。这么多年来省、市所举办的各类重大艺术赛事活动,他们是一着不让、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并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历届淮剧节中,更为突出。一个剧种的艺术节是一场刺刀见红的硬仗、恶仗。因为在艺术节上本剧种的各个艺术表演团体都编创排演出最好的剧目参加活动,竞争力极强,特别是当着那么多同行、专家演出,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是高是低、立竿见影、当场亮相。许多剧团、演员都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不敢稍有马虎。而滨海县淮剧团在团长曹阳的带领下就是有这个胆量,这种魄力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五届淮剧节。
一九八六年由曹阳既当导演又当演员的现代大戏《哆来咪》参加江苏省首届淮剧节,荣获演出、编剧、表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五项大奖,并拍成电视戏曲片在全国发行上映引起反响。
一九九二年由曹阳导演的现代大戏《还春记》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淮剧节,荣获优秀演出奖及剧本、导演、伴奏等多项奖励。
一九九八年由曹阳主演的现代大戏《三秀才》参加江苏省第三届淮剧节,荣获演出、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九项大奖。该剧同年被选拔赴宁参加江苏省建国五十周年国庆优秀剧目展览演出,二○○一年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展览演出。中国剧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何孝充看了此剧说:“《三秀才》演员刻画人物最成功、好演员、难得的好演员”。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戴英禄看后称赞道:“浓厚的乡土气息、逗人的喜剧风格、感人的戏剧情节、深刻的主题思想都是这出戏的显著特点”。
二○○二年由曹阳主演的现代大戏《咚咚哐》参加江苏省第四届淮剧节,荣获优秀演出奖、主演优秀表演奖及舞美、表演等单项奖。
二○○六年,该团又编创了现代大戏《芦花湾》参加江苏省第五届淮剧节,荣获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及导演、表演、音乐设计等多种单项奖。
滨海县淮剧团能够在戏曲事业严重滑坡、市场不断萎缩的形势下,克服重重困难,不但能够维持正常运转,还千方百计编创排练大型剧目参加省、市重大艺术赛事活动,莫说他们已取得了辉煌的硕果,即使没有成绩,仅凭这种勇气和精神,就值得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尤其在戏曲事业极不景气的今天,更应该值得推广和弘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固然与地方政府,尤其行政文化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关心有极大的关系,也是全团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作为一团之长的曹阳,其勇气、胆量和魄力以及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辞劳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是分不开的。
曹阳,这位为剧团争得荣誉,为江苏省、盐城市戏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同志,已成为淮剧艺术界众人瞩目的新星、能人。盐城市文化局曾于二○○○年多次动议调他担任江苏省淮剧团团长,终因滨海县委、县政府惜才不放而未能成行。目前曹阳已荣升滨海县文化局副局长继续兼任滨海县淮剧团团长,分管全县文化艺术工作,在这样一个得力的平台上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在文化艺术广阔的天地里一定会凭着他那“拼命三郎”的胆量和魄力抒写出更好的文章、描绘出更美、更壮丽的宏图画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