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实施方案
(2011-09-20 16:51:28)
标签:
西安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音乐教材文化 |
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小课题
《高中音乐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实施方案
(一)课题论证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基本理念,作为指导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新课程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除国家课程外,新《课标》还积极倡导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学校自主课程和校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在音乐课中选择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更突显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研究的重要性。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高中音乐选修课程校本教材《中外现代经典流行音乐赏析》的开发与编写,使音乐教师从课程教材被动的执行者和传授者,转变成为教材的研发者、编写者,这不仅为音乐教师提供了无限表现和创造的空间,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其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有利于音乐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 (2)整合各校资源,形成科研合力。音乐学科作为学校的小学科和薄弱学科,单靠某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由教研员牵头实行联片教研模式,充分利用各学校的优势资源,针对89中、西光中学、黄河中学高中生的兴趣和需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进行校本课程和教材的开发,编写出更加符合高中学生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的高中音乐选修课程教材,从而更好的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编写校本教材能丰富高中学生音乐选修课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兴趣爱好的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
2、省、市、区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自课改以来,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设高中音乐选修课程,是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价值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校的优质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使音乐学科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 陕西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中音乐选修课程的开设,为校本课程和教材的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资料调查表明,全省各地一些学校已经在进行有关高中音乐校本选修课和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工作,新城区个别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当然,在同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校本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一般都停留在行政指挥式的操作层面上,尤其是对校本课程的研发,大多数学校高中音乐学科的教师只是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即使一些教师有意识作了一些高中音乐校本教材资料的收集工作,但也只是作为某一单元或课时教材内容的补充,分散而零碎,缺乏科学设计和整体构思,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3)缺乏教师力量的整合。在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高中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各学校教师力量的散点分布,这也加大了实施操作的难度。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集中新城区各校的优势资源,把握好学科特色,找准切入点,进行高中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做好对高中音乐校本选修教材《中外现代经典流行音乐赏析》的编写工作,以适应学生的兴趣和真实需要,贯彻落实《课标》中提出的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因此,课题组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中外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审美的教学目的。
|
|
基本内容: 收集当代中外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和有关资料,整理和分析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音乐流派及形成原因;了解流行音乐元素的内容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程;认识这些音乐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所起的作用;熟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曲家;对比鉴赏其演奏及演唱者的风格特点等。以此提升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鉴赏流行音乐的能力与水平。
研究重点: 在研究资料和编写教材时,要针对89中、西光中学、黄河中学高中学生的兴趣需求,结合当代中外经典流行音乐作品,深入挖掘社会发展与多元文化的交流对流行音乐元素变化所起的作用,探索其发展的特点,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研究难点: 1.校本教材的内容既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又要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体现学生对多元文化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之一。 2.校本教材内容编写的好坏,与资料搜集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要对比欣赏大量采用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诠释相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感受和鉴赏其风格特点,需要搜集大量的音乐音响资料,从中进行挑选和整理,这是提高校本教材内容实施的有效性,确保课堂教学效果重要条件。所以必须制作出高质量的音响教材光盘。
|
4、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
(1)问卷调查法:通过向新城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高中学校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中外现代音乐感兴趣的程度,收集学生喜欢哪些当代经典音乐作品、作曲家、演奏及演唱者,掌握学生对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音乐作品的形式和风格的认识程度等。为教材及内容的确定搜集第一手资料。 (2)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研究文献,深入了解当代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及形成特点;了解其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演唱和演奏者等等。 (3)教学案例法:围绕典型课例,组织观摩教学,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个案的教学研讨,探索内容实施的有效性。 (4)教材编写:将收集整理的资料,分单元、按课时编写成教材,为方便教学将有关的音响资料制成光盘。 |
5、实施和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人员、时间、资料) |
主 要 成 果 |
成果名称 |
《中外现代经典流行音乐赏析》 ——高中音乐选修教材 |
成果形式 |
校本教材 光盘、论文 |
2012年3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