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文化】他者的眼光:方言中未被察觉的男女平等意识

(2012-12-10 11:14:48)
标签:

方言

男女平等

文化差异

湖南

杂谈

分类: 方言·地域
语言是人们描述世界的一种方式,包含着一种生活态度。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方言,每一种方言都或多或少地决定着你看世界的新鲜方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强调的差异性.正是有了差异性,有了不同体验世界的方式,才有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琢磨方言中的不同思维会成为创意的来源。
 
不过,我们都有根深蒂固的习惯性,常常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习惯的,熟悉到我们都很难认真地去回味一下方言背后的意蕴。难怪只有陌生的东西才可以刺激我们?
 
湖南方言充满着一种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但这种潜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我们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必须是借助外来人即他者的新鲜看法,才会让我们突然发现那些被我们错过的细微。
 
下面举两例:
 
普通话都是称父母或是爹娘。湖南好多地方却有“娘老子”的说法。说习惯了,我们不觉得这背后有什么东西?但一位广西朋友的一语:“娘怎么能放到老子前面呢?”却惊醒梦中人。这个词的次序也竟然隐含地域文化差异的信息。表达习惯背后暗藏的是潜意识,为什么湖南可以习惯将娘放在老子前面,而有些地方的人却听着很刺耳?完全可以引申为对女性地位的无意识。所以,这种无意识的次序排列就是湖南文化中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体现啊。

再举一例,前些时日听一长沙朋友聊起,他们老家把奶奶叫细嗲,爷爷叫大嗲。(津市话奶奶是小嗲,爷爷是大嗲)可是一北方人听了,又是死活想不明白,说乱套了。奶奶,爷爷怎么能都叫嗲呢?一定要得分清楚。男女称谓不能混。
但是湖南人根本就不拘这些小节,男人的称谓也不是只让男人专享,男女可以共享。
津市话还把自己老公也叫媳妇儿呢?男女可以共享某种称谓不也是男女平等的体现么?

由此可见,方言表达中的地域文化差别确实不小!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回过头来注视一下我们的方言呢?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