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科学探究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2011-11-07 10:32: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科学探究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作了重新的规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新型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这里就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如今的科学课堂热闹有余,探究不足,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缺乏有效性往往是导致小组合作没有凝聚力,探究没有成效的原因。
二、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小学生做探究,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收集证据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规律,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探究能力。本课题所指的“探究”就是指科学探究。
有效指导: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中指导的方式,指导的时机,指导的内容等方面能促进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科学课程标准》: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2、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的约翰逊兄弟(D.W
Johnson?R.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4、团队意志凝聚论:团队意志凝聚论的倡导者(沙伦 ,阿朗逊)也强调小组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不过,他们更侧重于小组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该作用可通过小组建设( team building ),小组评议( team processing )以及小组任务专门化等多样化途径达成,反过来,它也有利于发挥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做出个人独特的贡献。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建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探究中让学生有所交流,有所争论,相互沟通,从而形成一种活动化、开放化的课堂。
3、探寻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研究内容
1、构建合理规范的小组。
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3、正确把握教师介入指导时机。
4、教师指导方式的选择。
5、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
6、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氛围。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运用文献法进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的方式的学习。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运用调查法了解研究班级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合理化分组。并运用比较法、观察法、个案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研究。
3、总结阶段(2010 年12月—2011年1月)运用测验法、统计分析法进行课题成果的评价研究。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论文。
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兴趣、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
2、行动研究法:了解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态度和需求;找准教师指导的时机、方式、内容和评价的手段。
3、经验总结法:对科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总结提高,不断完善教师指导方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实效。
六、课题研究条件与预期成果
研究条件
1、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2、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保障。
3、进行课例研究,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预期成果
1、《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有效指导》(论文)
2、研究前后学生调查问卷。
3、教学案例分析。
4、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