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中的三十二势拳法
(2019-05-21 23:34:48)
标签:
抄本拳谱 |
作者:
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一零八等数字在武学中一直使用。来源各说不一。一说来源于戏剧折数、章回小说回目;一说来源于建筑结构。当然可能会由日常其他相关这些数字有关而来。马马虎虎文化的环境中,师传中除了保守之外,在这点上却不含糊。
一、明将戚继光《拳经》32势拳法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494589962.png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到明代,拳种已经很多,各有所长。名将戚继光为了训练士卒活动身手,从民间著名的十六家拳法中,包括《八下虽刚吕红拳法之谜-兼论与陈家沟原传拳法及洪洞通背拳之关系》一文中的吕红拳法,吸取其中善者三十二个姿势编成拳套,称作《拳经三十二势》,图文并茂,作为士兵练习刀枪剑棍等兵器的"武艺之源"。对后世武林影响极大。上图是难得一见的民间抄本版本,并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能知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者,真传者,寥寥无几。四川唐昶先生是一位。
群里的画家兼陈氏太极拳传人李旭东先生对此谱,发表高见:这个人物形象是舞台戏剧的造型,从帽子和靴子来看,是明朝官员的形象。这个大家就要琢磨一下,为什么不画成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裤子上的颜色用的是朱膘粉,时间长了就会掉落下来一些。
二、少林寺三十二势打法最利
自民国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河南少林寺武林秘籍,除了永祥核实抄有几本之外,基本都失去。但火烧之前,少林寺拳拳法拳谱在民间早有流传。只是难以发现。笔者今年披露公开发现的,《少林拳法总论》《少林论郭氏八翻拳》《拳法总论》《拳谱志三》《少林秘诀》《母子拳》等。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533506431.png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540716366.png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540688414.png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577470340.png
《靠打图式》,又名《三十二势打法最利》
李先生对此谱也有评论“这个人物形象也是舞台形象,是红灯照或者小刀会一类的舞台形象。人物比例准确,造像优美,衣纹自然流畅,拳势正确。画家是比较老道的画家,有三十年画工。这两本书从画工画风来看,大约在乾隆以后到民初这一段时期。或者更晚。从人物的脸部、手、脚来看,画家没有学过西洋画法的人体解剖,所以人物的五官、手、脚画的都是概念……腰胯关系也摆弄把明白,所以步法看起来就别扭。”
针对图中的相应拳法,一直寻找其来源的河北二郎拳传人王兴普先生也介绍到:“二郎拳也有很多叫舞花掌的招式:二郎拳里有上步舞花掌,退步舞花掌,齐身舞花掌……”。其“二郎拳的第六代王飞脚是北京大兴县的,当时是光绪年间。八路长拳以八卦命名,分乾坤离砍……。短拳以五行命名,分金木……。刀以音乐命名,分金石丝竹……。卦象交错,布局严密。”“古谱记载:沧州圣佛寺王天维广收门徒,打破单传旧规,王之先生是崔庄崔立,崔立先生是大兴县(北京)王飞脚。在往上就不知道了。二郎拳有八路长拳,五路短拳,八路单刀。可单练也能对练。至于和邢台等地的二郎拳不是一回事,名字一样而已,内容完全不同”再往上就不知来历。望知者惠告。
三、少林秘诀中的三十二
四、《少林三十二势短打》
梁以全先生《嵩山少林寺拳法》记载有《少林三十二势短打》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653181490.jpg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653920859.jpg
五、无名氏《少林拳谱杂俎》中三十二合上法
http://tj.gulumi.com/uploadfile/ueditor/image/20190505/1557061717268595.jpg
笔者曾怀疑河南陈家沟失传的《三三拳谱》中的“十二上法”,是否与此“三十二合上法”有关?
此外,通臂拳有“九破门三十二掌法”、太极拳有杨式三十二式太极刀谱。当今创编的三十二式太极拳等等。史晓东先生指出“好多书籍拳谱中都有三十二合法记载”。
其他门派中,当有更多三十二势(式)的内容。各有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