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对我的启示
(2013-01-18 23:3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园地 |
孔子是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的首创者。它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早了几十年。孔子的启发诱导是其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核心,这一方法千百年来也备受推崇。因此启发诱导式在教育界具有深远意义。
一、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医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引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即“开其意”、“达其辞”。比如让学生认识一个四方形的东西,告知一角而不能退职另外三个角表明学生尚未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当时就不要勉强教他,如果将其余三个角不厌其烦地一一告知,就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思维发展。这同时也表明了孔子,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不管是探索求知,积极思考,还是举一反三,其施动者者主体都是学生,而非教师,也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主要有三种:提问式、比喻式、讨论式。对于提问式,孔子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对于自己的观点,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反问句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引起学生的思考。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孔子也会用比兴手法,他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以“兴”、与“比”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可见,发动学生独立思考,是启发教学的基本前提。
简单地说,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注意把握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孔子的启发是循序渐进的,所谓循循善诱。
第四,孔子的启发是一以贯之,举一反三的。
由此归纳出,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原则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孔子更多地强调了启发的时机。在他看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时机,要“当其可”,难易程度适当,防止过难过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第二,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主张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浅近事物阐发较深刻的原理。
二、对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的评价
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对于现在的教育,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换句话说,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教学。因为教育是一个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的,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运用方法,引导学生答疑解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另外,孔子毕竟是启发诱导式教学的创始人,在提出该方法的时候,受当时封建思想以及个人经验的影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三、素质教育实践中关于启发诱导式教学运用的现状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以选择人才为教育目的,培养出一大批的消极适应社会的人,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始终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对老师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是一种注入式的教育。我们也都知道,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不足而进行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那么在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吗?
国家也非常重视启发诱导式教学的施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确实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的导演,而非“演员”,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真正学习的主人,还学生课堂学习权。
经过数年的教育改革,许多教育者们也在努力地将孔子启发诱导教育方法在教育中充分的利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涌现诸如情景教学、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在当代教育中的缩影。但是这样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实践的教育者毕竟只是少数。事实上,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存在着大量的模式教学。现在的素质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之下,在贯彻启发诱导式教学时,教育者的认识与做法是不一致的。教育者们都认为启发诱导教学很重要,但可行性不高,会影响教育的进步,进而不利于同学们参加各种考试。于是便出现了“启而不发,不如填鸭”的教育现状。课堂教学仍以一讲到底为主,反正一直以来,教育也都是这样搞出来的。而且学生的升学压力,学校的升学率关乎学生的“生死存亡”,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只能反其道而行之。
四、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前文介绍了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的相关内容,并分析了当今了当今教育对于该方法运用的现状。在现代的教育中,启发诱导的运用,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未来的教师,我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孔子启发式教育方法,对于我未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很有启示。
首先,要学会转变观念。作为教师,要转变自身对应试教育的理解。虽然高考指挥棒一直都存在着,但是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了教授学生价值观念以及生存方法。因为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学生而言,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考不好的成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面对各种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这种启发诱导式教学,会要求教师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落实。但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付出与收获是程正相关的。启发式教学相对于填鸭式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考试并不相冲突,此方法运用到位了,反而能促进学生成绩快速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把启发诱导式教学运用好,就应该先学会转变观念,摒弃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将该方法运用于实践中。
第二,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的观念转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中,如何更好的落实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启发诱导式教学的重大特点就是鼓励和启发学生求异探新,感悟自得,而这种探求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属于创新的范畴。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寻找各种途径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在方法上,要适当引导,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现在的教学在倡导给孩子减压的同时,很多学校还是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按照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现在学校搞的“题海战术”是不合理的。学生的作业量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当复习以加深印象,。教育学生的过程,不是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拼凑各种教学手段,而是能够把握时机,给学生做适量的题。在学生有疑难的时候,把握住这个时机,给予引导。这就是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第四,启发学生要注意循序渐进。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普通到不普通,由基础到高精尖。老师的方法是否得当,要看学生接受知识的反应如何。毕竟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是有待时日的,悟性高的学生,则过程相对短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等到一定的火候,再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另外,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时,要注意知识的新旧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要做到教育循序渐进,还要教师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顺序行和有序性。
第五,要注意教学思维与实例的丰富性、时代性。这个启示源自孔子启发诱导式原则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当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时,教师就不能再走老路了,要更换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这个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来说尤其值得注意。因为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政治息息相关,政治色彩强烈,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思维就必须比较灵活,并且知识面要广,时刻关注时事。这样上课的例子才会比较丰富,贴近生活,符合新课改的“三贴近”要求。并且例子与教材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
对于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我们深知其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总的来说,几千年前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是科学可行的,并且在现代教育中不会过时。我们应该看到该方法对于现代教育的巨大贡献。并且立志在未来的教师之路中,努力将该方法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