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在生活中的渗透
(2017-08-07 15:42: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转载 |
根据这种教育理念,结合我日常生活中带班的经验,我尝试将“幼小衔接”内容渗透在大班生活环节中。
一、晨间活动
户外晨间活动的原目标是:
1. 乐于参加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心情愉快。
2. 在与活动器械的互动中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持轻物掷远或投准;各种姿势的走、跑、跳
等;结合这些内容,我在原定的晨间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跑、投、跳等技能,并适当延长了晨间活动的时间。
调整后晨间活动的目标是:
1. 结合小学低年级体育运动的项目,培养幼儿跑、投、跳等技能。
2. 培养幼儿竞赛的意识。
3. 体验各种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晨间谈话
原来晨间谈话的内容包括晨间活动的小结、班级新闻的讨论、点名。调整后我将晨间活动小结提到了晨间活动的最后,将原来的这段时间换成了“谈谈小学生活”,这一版块主要是让幼儿每天了解一个有关小学生活的内容,如“小学有没有值日生?他们当值日生的时候要做哪些事情?”“什么是少先队员?”等,每天一个类似小知识,让幼儿能逐渐对小学生活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点名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原来由教师点名换成了值日生点名,这是为了增强值日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三、豆浆时间
为了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在阿姨为幼儿倒豆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带领幼儿复习儿歌或者歌曲,但是每天固定念儿歌和唱歌让幼儿有些乏味。如何利用这一时间,更好地为幼小衔接服务呢?我尝试渗透了新的内容,如“说相反”
四、盥洗时间
一个活动以后我们经常会提醒幼儿去喝水、小便。在片刻的休息以后教师为了开展第二个活动而草草地将幼儿召集起来,这也预示着盥洗时间到此结束。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段时间仅仅满足幼儿的身体需要是不够的,大班幼儿需要与人交往,需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如课后与同伴走走棋子,看看自己带来的植物等。为此我尝试适当延长盥洗时间,让幼儿在课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满足幼儿生理需要,这也刚好与小学课间10分钟休息的理念相吻合——彻底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五、餐后活动
原来餐后活动我们往往会让幼儿玩建筑角或者看书;调整后我将午餐到午睡这段时间分成两块来利用,前段时间因为幼儿就餐有快有慢我们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安静游戏,后段时间我将幼儿召集起来,请准备故事的幼儿轮流为大家讲故事,讲完以后可以向听众提问,这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以后幼儿小学写作活动打下基础。
六、午睡时间
考虑到小学没有午睡的作息,我尝试缩短大班午睡的时间,原来12点入睡时间延迟到12点半,将前半个小时纳入前一个“讲故事”的环节中。
七、离园活动
离园时间虽然是一日活动中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一时间也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宝贵资源。我尝试在这段时间让幼儿学习走棋子,如暗棋,象棋,五子棋,动物棋等,通过这一活动不但让幼儿了解了各种棋子的玩法,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认识了相关的汉字,如象、兵、马、炮等;对于那些对棋子不感兴趣的幼儿我会鼓励其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幼儿在书写的过程中了解了什么是笔顺,知道了横、竖、撇、捺是怎么回事;与此同时我鼓励值日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了一天的活动室这时总有一些灰尘或纸屑,让人感觉有一些凌乱,这时我会组织值日生开展适当的劳动,如将桌椅摆摆整齐,擦擦桌子,扫扫地,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不但可以形成幼儿为人服务的态度,而且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要顺利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功在平时,贵在坚持。只要我
们班级的两位老师和阿姨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坚持把生活中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实处,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必将顺利地过度到小学。
一艘艘小船扬起了风帆即将出发,这是漫漫学习航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使这一艘艘小船能顺利地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