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研究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科教学 |
http://s15/bmiddle/002D5JdRzy7kuqFmhHwee&690
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研究
摘要:以现行的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为研究基准,对中国画进行研究分析,寻求出在课堂教学中可实施的新思路。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上的一块瑰宝,需要中华儿女进行传承其宝贵艺术手法。初中美术教学中除培养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外,还需借助艺术欣赏提高个人文化气质。目前初中中国画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实践、讨论、欣赏,而人美版改变以往教材“繁琐、复杂、老旧、偏颇”等现象,是对将来社会公民所要具备的相应文化素质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加懂得生活中的美丽和各个美术学科中所蕴涵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国画;创新思路
中国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顺应现代的发展,找寻其传承方式,美术教学对中国画教学形式的创新是为完善学生美术知识的新思路。美术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画蕴含着中国民族的独特魅力,受各个民族的影响享誉世界。美术本身是用心灵感受外界环境,经过沉淀后累积出的人生感悟,这是初中生活不可缺少的心灵洗礼过程。具有深厚历史的中国画,对现代的青少年而言,因其自身的年代感带给欣赏的学生距离感。
一、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中国的绘画历史渊源流长,在千百年的历史中留下许多传世名品,在唐代之后的作品因为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绘画特点展示出中国画家的英姿卓越。在一代代的珍贵保存下,得以让我们一览其令人惊叹的美感。中国画运用在古代生活的各处,画卷、陶瓷、甚至笔墨纸砚,装饰图案也是涉猎广泛,如花鸟、山水、人物这三大绘画对象。从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延伸至艺术追求,画家笔下的线条与笔墨碰撞出的火花产生出中国艺术的独特美感,而这就是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审美能力。
但中国画欣赏具有其自身的教学难度,一是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有限,个人素养与审美能力不能相对应,对作品中的道家思想、禅学不能理解,另一方面是中国画缺少丰富的色彩难以勾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从真实科学的角度出发并不能接受其作品中的精神。根据实际观察得出,运用影视资源导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师在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可以播放有关宋代市井生活的影视作品,然后将画作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的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对《清明上河图》的长度、宽度进行讲述,阐述画面所绘画的内容,让学生对画作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的前提下,便于欣赏的同时,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作者生活在北宋末期汴河两岸,画面展示出自然风光和宋朝当时的繁华景象,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画面上寻找相应的事物,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看完作品后,有什么发现,这样的欣赏课不仅加强学生绘画构图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中西对比下,理解中国画文化
比较手法可以便于学生更快更准确的在心中建立出中国画的概念与印象。学生在理解中国画时,要注重写意方式、人文艺术、审美情趣等方面。中西方的画作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文化、地理的差异性。中国的道教思想、禅学、文人骚客的精神面貌反映在中国的写意性上,其作品蕴含的精神思想重于情景设置;而西方的绘画方式是以哲学思想和科技发展变化为基准进行写实,学生通过学习对差异性的感悟,得出中国绘画中如何运用水墨与线条,同时追求透视效果所呈现出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两幅描绘手法相似的中西方作品进行对比,让同学在欣赏过后,分别阐述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基于学生对画作的兴趣点上,进行讲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是西方肖像画的典范,而它自身所带有的写实手法与李唐的《采薇图》写意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对两幅画的对比欣赏,得出中国画中人物气质、西方注重写实的肖像画之间的差别。学生分析得出中国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焦点透视之间的区别,教会学生在欣赏中国山水画中采用以大观小的欣赏手法。
三、感受水墨魅力,练习笔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中国画技法的训练并不大,这会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对中国画进行欣赏,并没提高技法训练。中学生的造型能力、艺术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将中国的线条造型、水墨运用技巧相融合进教学中,不仅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中国画因其绘画的生宣纸具有特殊的性质,才能勾勒出完美的意境,水墨在宣纸上产生丰富的变化,由最初水墨淋漓到荒芜枯燥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加上不同的毛笔运笔都为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增色不少。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绘画工具,借助毛笔将墨汁与同比例的谁进行融合,当墨水与纸品接触后,不同浓度的墨汁产生不同的变化,通过学生从墨汁与生宣纸之间的变化理解中国的绘画形式,学生还可以在教学中学会水破墨、轻破浓、浓破轻的绘画手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整体的构图控制一幅画作的整体效果,构图时绘画学习中的一个基本环节,负责表达思想和内容,在中国画作品经常可以赏析到叙事、疏密、开合、呼应等几种具有营造意境的构图方法。中国山水画最常运用的是散点透视法,学生通过对画面的简单构图更好的学会如何利用中国画的绘画技巧表达内容与思想。教师在讲解绘画手法时,可以借助国画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名家的运笔方式、构图思想,能学生拥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结语
美术教育本身就一件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在人美版教科书的引导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美的欣赏,共同感悟世界的自然风光、画家的出色绘画功底。现在的初中美术的中国画教学在教育模式的不断提升下逐步完善,其目标是传授知识、完善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唐德海,李枭鹰.复杂性思维与多学科研究:功能耦合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J].高等教育研究,2011(04).
[2]姜宗来.我国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02).
[3]艾志强,王雅芬.高校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困境及其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