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园共育》

(2016-03-10 19:32:07)
标签:

教育

第四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园共育》

                                                                                                                  执笔人   谢丽萍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家园共育,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果想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结合我们的课题《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庭指导研究》的研究,我们首先从家长观念的更新入手,要求家长努力做到:一、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玩的习惯。家长不要回家后立刻给幼儿加餐,这样几次过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新认识: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自然就会按时在幼儿园吃饭了。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来,特别是爷爷奶奶,不能总担心孩子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二、父母要正确认识孩子吃饭的问题,不能过于心急。三、就餐气氛要轻松愉悦,吃饭前父母可以和幼儿谈论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营养,唤起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四、父母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给孩子灌输“好好吃饭,长得更快,变得更聪明”之类的观点。

    为了让家长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充分利用家园联系单、电话、班级论坛、邮箱等做到真正地互动和协调。

    二、循序渐进,为幼儿创设良好进餐的氛围

    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我们依据生活活动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动手能力。

    (1)榜样带动法。根据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们将吃饭慢的幼儿安排在吃饭比较快地幼儿一桌面,并在分饭前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青菜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餐前暗示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或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餐前暗示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是大人喂,而且饭量很少,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我班的扬扬和点点小朋友刚开始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每次吃到红豆粥两个人是一口都不吃,于是我也是对他们采取逐渐加量的办法,刚开始少盛一点点并在粥里加一点糖,渐渐的孩子也就习惯了吃红豆粥了而亭亭小朋友更是这一方法的典型,刚开始来园,亭亭的饭量几乎是我们的一口,有时还会吐,我们也是采取了这个办法,现在亭亭在我们的鼓励下已经能很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在前段时间的春游中,孩子独立的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菜饭,孩子的奶奶别提有多开心。

    (4)激励夸奖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进餐慢的孩子哪怕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个笑脸娃娃一颗星,、一个小贴画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不良的进餐习惯。

     存在的问题:

    《纲要》中明确阐述“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把家园合作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之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如今孩子们的进餐习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一个小宝两个样”的情况,还是我们班的梦媛小朋友,现在在幼儿园她已经能坚持自己吃饭,可是在我们组织的亲子游园活动中,因为妈妈陪着孩子去的,在活动场所里,孩子还是不太愿意自己吃,在我们的鼓励下孩子是自己吃的,但孩子还是吃得很少,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样更好的去解决,还是我们今后探讨的一个要点,我们将不断得探究怎样将《家园共育》这个问题做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