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资料——影响幼儿进餐环节教师适宜行为因素
(2015-10-14 22:48:31)
标签:
教育 |
(一)教师观念
影响幼儿进餐环节教师适宜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近年来,《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贯彻实施,及其推动的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对幼儿的整体性认识提高,对师生关系个别交往认识更加深刻。但是,也有的教师观念产生下滑趋势,比如:奉献精神缺失;并未真正尊重儿童的实质与内涵,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在幼儿进餐时,喜欢个别儿童,忽视其他儿童,特别是对“缺点儿”、“体弱儿”关心不够并缺少良好的措施方法,重视教育,轻视保育。比如:作者:老师,我看您在小朋友进餐时发火了,把一个小朋友拖出去了。方老师:这个小孩子每天来到幼儿园都会哭,早餐也不会好好吃,所以不发火就不行,他不会好好听话。作者:有没有好好和他沟通一下或者试图调节一下他的情绪?方老师:一开始有,但是他听不进去,总是这样,所以不用管他。(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17日重庆市XX幼儿园)
(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整体的心理氛围,它包括影响教职工和幼儿的精神状态、情绪的一切因素。根据本文作者的研究,影响该幼儿园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教职工的情绪。同事的情绪会相应的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再加上幼儿的精神状态,教师无法内化或者转化吸收不好的情绪状态和环境对自己施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适宜教育行为。
园长评价。园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园长的评价如果带有主观随意性,缺乏实事求是的准确判断,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假如一个园长在某件事上盲下结论批评了一位幼儿教师,导致该教师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那么,这种情绪就会感染到幼儿,最终幼儿也会受到影响,尤其在进餐环节,教师更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沟通。
(三)个人因素
职业态度。态度从社会学角度上来讲强调群体的每一位成员所采取的普遍态度。态度改变指的是个体已经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变化。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态度上的转变也是影响教师适宜行为的因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职业倦怠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严重的会影响到她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阻碍她们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不会例外。
个人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影响教师适宜行为的性格特征主要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和情绪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不负责任等。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有良好情绪特征的幼儿教师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在一天的活动中包括进餐环节都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良好的情绪,从而传达给幼儿快乐的符号,做出适宜行为。有不良的情绪特征的幼儿教师事无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对身体、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