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2015-10-02 22:48:57)
标签:

育儿

负责人

谢丽萍

所在单位

武夷山实验幼儿园

 

本次小课题从20149月开题至20165月结题,历时18个月;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阶段(2014.92015.1):记录、整理错例,建立“错例集”。

第二阶段(2015.22015.8):系统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2015.92016.5):实践、应用并不断完善策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积累“课例、课件、论文、校本教材”等相应的成果。

从开题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阶段的研究的,主要是生活活动(以幼儿盥洗、吃饭、喝水、吃点心、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上午的晨间锻炼、早操、午餐后的散步等,较多的是在户外操场进行的,有时因为天气等特殊情况在室内进行)过渡环节规则教育。

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一)应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从书籍、互联网、以及各种途径学习理论经验,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学理念。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行动研究法: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教育活动,并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二)9月份开始,我们课题组经过商议,制定并明确了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可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行为情景,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探讨对不同的孩子的发展的作用的因素,以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干预。课题组成员老师在明确了具体要求后,指导自己负责的幼儿级辅导干预对象。·对象及范围:我所带的小班及相对应的小班年级组。

(三)·收集方式:带班教师,用照相机及时将幼儿中的进餐行为以及教育教学过渡环节拍下来;然后将其电子文稿存下来;课题组负责老师每月负责收集、整理一次。

·成果:20151月之前,课题组老师将自己负责幼儿的、本学期进餐中以及过渡环节中的常见错例进行干预并且在与之前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小班组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最终形成了每个班级约30道典型错例、二个班共计约60多道的典型错例,制成了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个版本的“常规错例集”。

 (二)(2015.32015.6)系统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小班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对这个年龄段幼儿常见错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报告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1.本年龄段幼儿是否喜欢进餐前读儿歌?

2.不喜欢读儿歌或者故事原因是什么?

3.针对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喜欢的环节?

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常见错例集”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自己负责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展示了“本年级的常见错例集”,并和带班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班幼儿常规常见错例报告”的撰写,并将报告反馈给带课教师,指导老师们在进餐这个环节的教育教学。

(三)三阶段(2015.92016.5):我们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活动计划:《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庭指导研究》,继续实践、应用并不断完善策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积累“课例、课件、论文、校本教材”等相应的成果。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在童年早期要多给孩子游戏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使现实生活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得以修复;过渡环节是幼儿由紧张的活动到放松的时刻,幼儿希望在此刻得到发泄、补偿,帮助幼儿处理内心深层的情绪问题,以及内在的冲突和焦虑。教师在过渡环节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让他们保持快乐的情绪,以实现过渡环节也有对于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价值。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派,从认知的角度思考过渡环节的发生和发展,利用过渡环节促使幼儿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机构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并且有明确的年龄阶段限制;强调幼儿必须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在过渡环节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知识。

经过老师们一个学期的努力和辛勤负出,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调查表。

关于幼儿饮食结构及习惯调查表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我们对学龄前的幼儿展开调查。为了下一代可以更健康,更好的发展,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本调查采取不记名式,请家长放心填写!填写方式: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符合您幼儿情况的答案,都是单选题,但您可作适当补充。幼儿年龄:          您的文化程度          与幼儿的关系:     (一)饮食状况1.幼儿喜欢吃主食(如馒头、米饭等)吗?(   A 喜欢       B 不喜欢2.幼儿喜欢吃蔬菜吗?(   A 喜欢       B 不喜欢3.幼儿喜欢吃零食吗?(   A 喜欢       B 不喜欢4.幼儿喜欢吃肉吗?    A 喜欢       B 不喜欢5.幼儿喜欢吃粗粮(如莜面、玉米面等)吗?(   A 喜欢       B 不喜欢6.幼儿喜欢吃薯类(如红薯、土豆)食物吗?(   A 喜欢       B 不喜欢7幼儿喜欢吃海鲜吗?(   A 喜欢       B 不喜欢8.幼儿喜欢吃烧烤吗?(   A 喜欢       B 不喜欢9.幼儿喜欢吃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吗?(  A 喜欢       B 不喜欢10.幼儿喜欢吃豆类(如大豆、豆腐)食品吗?A 喜欢       B 不喜欢(二)饮食搭配1.幼儿进餐一般需多长时间?(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不定时2.幼儿进餐时的状态?(    A. 自己吃  B.哄着吃  C.喂着吃  D.不吃3.您幼儿三餐的食物搭配是如何的?(    A.肉多菜少 B.肉少菜多 C.肉菜各半  D.全是肉  E.全是菜4.1)幼儿最爱吃什么口味的食物?(   A.酸的  B.甜的  C.咸的   D.辣的(2)幼儿经常吃这种口味的食物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5..进餐时,幼儿一般喝什么?(  )A.汤或粥 B.白开水  C.饮料  D.什么都不喝6..您的家庭一周要为幼儿消费多少牛奶?1袋=250毫升 (  )A.1—3B.4—6  C.7—10  D.10袋以上7.您经常为幼儿购买(    )型饮料?A.碳酸类(可乐、雪碧等) B.果汁类  C.纯净水D.乳酸菌饮料8..幼儿一周吃几次水果?(  )A.1—2次 B.3—4次 C.5—6次 D.每天吃9.您多久为幼儿准备水产品(如鱼、虾)?(   A.每天吃  B.一周一次  C. 一月一次  D.很少吃 10.幼儿比较喜欢吃下列哪种零食?(   A.膨化食品  B. 糖、甜食  C.腌制、油炸类  D. 饼干、干果类11.您为幼儿购买零食更注重下列哪个方面?(   A.质量与食品安全  B.良好口感  C.功能功效  D.合理价格12.您带孩子去吃肯德基的几率是?(   A.一周一次  B.一周三次  C.一月一次  D.孩子要求就带去(三)饮食问题补充1.您认为什么是零食? 您时隔多久为幼儿添购零食? 2.您一般安排幼儿在什么时间吃水果?3.早餐一般会为幼儿准备什么?  4.双休日时,幼儿进餐情况如何?能定时定量吗?

 

课题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常见错例问题搜集、整理及时,但对错例的分析不深入、缺乏专家引领。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对错例的及时收集、整理和归纳;而且,针对错例,带班教师也能进行及时的反馈,如,引导幼儿进一步针对性的巩固引导。但是,教师在后续引导的完善、提高引导方向的有效性,缺乏专家的引领。一线教师对于错例的认识水平基本停留在原有程度上,最多只是给予了更高程度的关注,并未在具体的解决策略上有一定的突破。

例如:解决问题时有一些例如 “怎样更合理?”幼儿在出现问题时,老师较难把握怎样的形式更加科学合理;

教师在引导中存在的这些争议大家各抒己见,各有各的方法,观点不一,而且囿于教师本身认知程度有限,所以很难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供大家使用。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学科专家的指导、引领,那么,教师在对问题的认知及解决策略方面会有一个提升,在提高教师数学教学基本素养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自己的现有实际,正在尝试通过以下策略来解决问题:

(一)开展几个班级教研活动,加强同伴间的沟通、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成长。

现阶段,我园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有:每两周一次的分学科教研活动;同年级带课老师遇到问题时的随机交流。

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主要是以“观摩教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就某一数学专题开展的研讨和交流。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及时了解、学习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时了解现阶段数学的发展状况,领悟、感受一些新的教科研动向和发展。每周的集体备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上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二是明确本周教育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点。同年级老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提升。

平时随机的教学研讨更有针对性,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寻求同伴的帮助。

这样的三级教研以同伴交流、共同成长为基础,以专业培训、理念引领为指导,对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

(二)加快园本研修工作的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学校的培养也很重要。本学期,在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幼儿园都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为了提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热情、督促教师按时完成课题任务,我们学校分别在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三个关键时间点安排了三次交流、培训会;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015-9-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