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夷山市课题研究申报表.

(2014-12-28 16:11:02)
标签:

育儿

武夷山市课题研究申报

               申报日期:2014年6月26日

课题名称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主持人

谢丽萍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高级

所在单位

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

任教学科、年级

 

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组中的分工

谢丽萍

小学高级教师

组织、实践、研究

张  

小学高级教师

组织、实践、研究

周  

小学二级教师

组织、实践、研究

课题界定

愉快进餐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愉快进餐: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完成进餐任务。广义的愉快进餐通过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使进餐成为他们生活中快乐组成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并能了解所吃的这些食物的营养在哪里。认识到进餐的重要性,健康的重要性! 这才是愉快进餐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理的开端。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幼儿愉快进餐的兴趣,就能逐步甩掉对进餐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吃”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吃”,使进餐玩游戏一样,成为幼儿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愉快进餐的目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研究目标

1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2.改变幼儿已经存在厌食、偏食,饭前过量吃零食等现象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

3.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探索出一套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研究内容

1.探索丰富多样的幼儿愉快进餐的方式和方法。

2.探讨幼儿园膳食结构的改进与材料的投放。

3.发挥家园一致的教育作用。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实施方案(说明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对象:本园小班幼儿。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向家长发放“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调查问卷,了解课题进行前后幼儿在家里的进餐习惯,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

2.观察法:认真观察每位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并做好记录。

3.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幼儿、某一群幼儿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其中还要要用到1追踪法、2追因法、3临床法、4食物分析法、5教育会诊法。

4.引导体验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餐前准备活动及愉快进餐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在进餐活动中感受和发现愉快进餐的美妙及其重要性,体验主动进餐的快乐。

5.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

6.经验总结法:通过一学年幼儿愉快进餐活动中的观察指导,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一种可实施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1、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进餐行为的现状(包括餐前是否懂得洗手,能否独立进餐;会不会偏食,用餐时间等)。

  2、调查了解幼儿的体检结果与平时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分析小班幼儿造成进餐不良习惯问题的诸多原因。

  (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1、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

  2、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对进餐行为加以示范传授,在现场进行规范的演示,有利于幼儿的进一步的掌握。

  3、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为幼儿掌握及巩固良好进餐行为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4、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进餐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5、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手段,以便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060s.com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人员分工。

  (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共同探讨对托班进餐行为培养的研究。

  (3)对托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原因。

  (4)创设研究氛围,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对托班幼儿进行进餐行为习惯的初步培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及课题实验方案。

2.研究阶段(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

(1)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收集小班幼儿“春季”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4)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具体实施方法:①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环境渲染,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创编儿歌、故事等渗透进餐礼仪培养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提醒与指导;④家园配合。
    (5)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
    (6)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再次进行全面实施。

3.总结阶段(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

(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展示、交流、研讨。

预期成果

1.案例集

2.论文集

3.研究报告

1、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成果形式:相关影像资料、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课题审查

学校意见:

 

 

 

 

         签名

教育局教研室意见:

 

 

 

 

               签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