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鹏先生草书赏析——文源集珍展
林鹏先生是一位让我从心里钦佩的人,他是一个亲身历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老革命”,也是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敏捷深刻的作家、学者和思想家,还是一个国内闻名的能写大草狂草的书法家。对于林先生比较全面的情况,周宗奇、陈为人、张石山等朋友都已做过介绍,这次我就借太原文源斋举办林鹏先生草书“文源集珍”展的机会,从草书大家的角度来谈谈对林先生的认识吧。
林鹏先生的草书,遒劲豪迈,气势磅礴,而且无拘无束,挥洒自如,恣肆浪漫,韵味无穷,在大草、狂草类型中达到了的国内顶级的水平,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我们欣赏他的书法,首先感到的是其蕴含的豪迈气势和刚劲倔强的精神,其运笔之势迅猛刚劲,气息贯通,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没有一丝犹豫彷徨之虞。其次,应该说他的书法虽雄奇率意,但也是比较严格地遵从公认的大草法度,几乎笔笔都是有法可依的,也唯有这样,才能被民众和方家认可;这也使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半个内行,可以辨认出他书法的90%以上。第三,林先生的书法又很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他的书法中既有如傅山先生多用的连绵畅达的卷绕之笔,也有尖峭锐利的折弯和独立突兀点划,还有字形的倚侧倾向和一些逆势而为、出人意料的部署和笔划。这就造成了他变化多端、生动灵活的效果。这些细节,我们将在后面结合具体书作来评述。
林先生的书法,一不是家传,二也不是从青少年时起步的,可以说是中年后起步、半路出家的。他为什么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呢?除了可能有某种内在的天赋,以及他豁达开朗豪爽的性格之外,还有他丰富跌宕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最主要的,我以为是他能在逆境中不沉沦,沉下心来不断地读书学习,摸清了中外历史的主要脉络,看清了世间事物的本质原委,具备了极强的分辨洞察事物的能力。这样,他再学书法,虽然也要勤学苦练,但就不是一步一步地攀爬,而是越级奔跑,快步直入草书的最高殿堂了。这也就是所谓‘要想成大家,功夫在字外’的意思了。当然,这种方式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行不通的!
这次文源斋展出的林老的作品多为古诗词选句。林老读过的古诗文非常多,且理解深刻,很多诗句他都能背诵,他选来书写的内容也都很生动有意义,使我们能在书法和诗词修养两方面都能获得教益。由于篇幅的关系,我选择了其中16件书法作品,给出了简单的说明和评议与大家交流。或许我是外行妄议,真心期待方家朋友们批评指教。
文源集珍书法作品赏析
1,“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林鹏书”;
尺寸:137*34厘米

词句出自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的颔联,骅骝致远,鹰隼高瞻,是称颂高适的才能。
此件书法潇洒恣肆,笔势矫健。特别是“骅”字左小右大的处置,使一个字左右就产生了大小和粗细的变化对比,很生动;而“鹰隼”二字连缀且一致的昂扬气韵也是一个精彩的亮点。
2,“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林鹏”; 尺寸:137*34厘米

下联出自元代虞集《风入松》词的末句,阴柔至极;而上联可能是由陆放翁《书愤·其一》中的“铁马秋风大散关”改来配伍的,可谓阳刚十足。林老此书法遒劲而灵动,上下联都是前四字连缀,用墨略枯且有飞白,后两字分断来写且用饱满的浓墨,造成了对比变化和节奏感。
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林鹏”; 尺寸:137*34厘米

这是郑板桥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本意可能是说他自己的绘画,也可以引申到其他艺术和学术领域吧。此件书法与内容情调一致,轻灵生动。大多数结字都有或左或右的轻微斜倚,给人一种轻轻摇摆的节奏感,有点类似诗词楹联中的平仄节律。另外“三”和“二”两个字都用短点构成,既有二者间的呼应,也有‘标新’和‘就简’的意思。
4,“无志者岂能成事,有福人方肯读书。
曾国藩有此联, 东园公略改之”;
尺寸:137*34厘米

曾国藩(1811
-1872)写过的是“岂无志者能成事,唯有福人肯读书”,但清代著名书法家成亲王永瑆(1752-1823)也写过同样的楹联,故发明权当不是曾氏,或可能是更早就有的名联了。林先生改得更通顺了些,书写也笔势贯通,一气呵成,纵横挥洒,韵味无穷。
5,“一水尽头僧钓月,万松深处鹤巢云。
林鹏”; 尺寸:137*34厘米

此联句出自明代王越《小金山》的颔联,意境幽深而脱俗。林先生写来亦似有世外仙气,笔法有松风流水之趣。特别是每个字都微有斜畸,甚至可以夸大一点说,各个字的倾向是‘左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生动有趣之至。
6,“玄鹤千年寿,苍松万古春。
林鹏”
;
尺寸:137*34厘米

这是一幅常见的祝寿联,林老写得墨意浓厚,沉着大气,极其豪迈自信。上下联的前三字连缀,后两字独立,又显出了一种节奏的变化,是一件很好的作品。
7,“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杜甫名联
林鹏书”
; 尺寸:118*30厘米

此件联句取自杜甫诗《题玄武禅师屋壁》,具有佛家的超然和闲适恬淡的禅意。林老写的草书亦超然自如,不落俗套,有仙风禅意。
8,“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佳句
林鹏书”; 尺寸:118*30厘米

联语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的颈联,描写了西北边陲的战争情景和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林老书写的楹联,上联一开始就有一种战云翻卷、战乱混沌的萧杀之气。到‘金鼓’二字才渐渐稳住了阵脚。到下联写夜晚抱鞍而眠、枕戈待旦,墨气饱满着力,便显示出了一种慷慨激越的气势和昂扬的斗志了。可以说,这便是内容和形式非常完美的统一。
9,“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杜甫名联
林鹏”; 尺寸:118*30厘米

联句出自杜甫《夜宴左氏庄》之颈链,写出了侠士文人的书剑情怀。林老写得洒脱恣肆,随意自若,特别是一个‘烧’字,枯笔分叉加之盘绕,很像燃烧的一团干柴烈火,非常有趣味!这个效果,往往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佳句
林鹏书”; 尺寸:118*23厘米

取自白居易名诗《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此件书法上联多卷绕回环,又有枯笔相间,让人略感眼花缭乱;而下联又略偏于浓润,‘吹又’二字收敛简瘦,与右边的‘烧’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变化。其中‘吹’字简化变形且与‘又’字连缀,虽草法不错,也很难独立辨认,这也是大草书法常有的。
11,“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赠李白之句
林鹏书”; 尺寸:118*23厘米

联句取自杜甫诗《不见》的颈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原有自注:
近无李白消息。他们此时已有十六年一直未能见面了。其诗意是说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消愁。林老书此联,既有洒脱敏捷之气韵,也有飘零苍莽之风貌,令人不禁也随之而感慨万千。
12,“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飞卿名联
林鹏书”;
尺寸:137*34厘米

此联选自温庭筠(字飞卿)《苏武庙》诗的颔联,讲的是苏武在塞外的情境。林老书写此联,墨迹有浓淡枯润之对比,笔法有勾回挑顿变化,字势蜷曲略显局促收缩,给人造成了一种与诗篇情调一样的悲凉婉转、荡气回肠的感觉。
13,“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诗一首
八十叟林鹏书”; 尺寸:163*52厘米

李白名篇《听蜀僧濬弹琴》,林老写来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流畅生动,墨气有浓淡过渡,笔法多圆转连缀,字形有畸侧扭摆,通篇都显示了与音乐类似的节律和升降抑扬的变化。此外,也能看到林老写字偏向右倾略多的特点。
14,“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畔(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清严遂成诗《三垂冈》 一九九九年春日
林鹏”
; 尺寸:225*52厘米

此诗是咏叹建立后唐的李克用父子英雄业绩和不平经历的。林老写来笔酣墨畅,痛快淋漓,刚劲豪爽,具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英雄气势和令人扼腕的悲壮气氛。英雄的起落,历史的曲折,种种感慨尽在笔墨之中矣!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林鹏书” ;尺寸:177*48厘米

白居易名诗《草/赋得古原草送别》,林老写来盘旋卷绕,弯折连缀,如秋风中漫卷的草叶,摇曳动荡;又有一种外柔内刚、如丝如苇般的坚韧的内劲,一种不屈不挠,在风雨飘摇中积极抗争的精神,这比原诗的情趣似乎又高了一筹吧?
16,“汉家烟尘在西(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诗燕歌行
癸未秋林鹏 ”
;
尺寸:250*60厘米*6(六条屏)


这组六条屏的内容是高适的《燕歌行》,描写了边疆战争的悲壮和战士的愁苦等等。如此大的六条幅,时年七十有六的林老写得刚劲豪迈,一气贯通。大片的幅面上浓淡相间的团团墨气,似乎象征着诗中的‘阵云’和‘杀气’;圆转而劲健的笔势中潜藏着的坚韧的内力,又会让我们联想到一种坚毅不屈的精神。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组非常难得的巨制佳作。
林鹏先生还有许多更好的书法作品,包括他自己作的诗等等,以后有机会再向大家作介绍。
王
普
2019,10,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