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阳翁媪
太阳翁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467
  • 关注人气:1,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2019-02-01 08:44:15)
标签:

书法赏析

胡适先生书法

杂谈

分类: 书法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35,“狮子 :   狮子蜷伏在我的背后, 软绵绵的他总不肯走。 我正想推他下去, 忽然想起了死去的朋友。   一只手拍着打呼的猫, 两滴眼泪湿了衣袖:‘狮子, 你好好地睡罢。——你也失掉了一个好朋友。’         一九三一,十二,二  适之”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是胡适悼徐志摩的诗稿。胡适家的猫叫狮子,徐志摩曾经在胡家住过一段,狮子很喜欢他,经常闹作一团儿。后来,志摩空难出事,胡适见景生情,就写了这首拿猫来说事的诗,纪念诗人。

 

 

36,“前度月来时,仔细思量过, 今夜月重来,独自临江坐。    风打没遮楼,月照无眠我。 从来没见他,梦也如何做?     静山先生       胡适”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此为胡适作的五言新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生查子》。

    静山先生,可能是郎静山(1892-1995),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工作过,多次在世界各地办展、获奖,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1949年定居台湾。


37,“风打没遮楼,月照无眠我。 从来没见他,梦也如何做     四十年前的小诗  适之   四十六年十一月”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一篇内容只是上篇五言新诗的后半部分,此时的四十六年当为民国四十六年即1956年。另有1956129日,胡先生到傅汉思张充和家里偿还字债,也写了此诗并注明为“四十年前的小词”,那就是1916年的旧作,且张充和也表示,诗中的“他”肯定不是别人,是胡夫人江冬秀女士。到1917年胡适留美归来,才见到从未谋面的江冬秀。

    同样内容的书作还有一张写给“青来女士”的,应该是胡适最后一个女朋友、台湾《中央日报》记者李青来,她十分仰慕胡适的才学,尽心尽力帮助胡适做事,胡适也非常欣赏她的文笔。她每次探望胡适之前都要化妆染发。胡先生见她之前也要化妆、梳头、擦面油、修指甲。

 

 

38,“多谢    多谢寄来书,装着千分情意;只有一分不满,——带些微客气。

    十年万里的分离,生疏也难怪。 只我开缄欢喜,故态依然在。    胡适 一九二六,”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是一篇以新诗的格式表达对友人寄书的感谢,略有些诙谐。但无从查找是写给谁的。


 

39,“雾鬓烟鬟盖代姿,亦能妖艳亦能奇。忽然全被云遮了,待得云开是几时   从神户上东京车中望富士山所见       胡适”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首新式的七言诗页26×32cm,曾出现在北京宣石2017秋拍“缘情翰墨”中国书画、古籍善本专场上。书法还是清俊雅致、端庄规整的。估价:RMB80,000-120,000

 

 

40,“云淡天高,好一派晚秋天气。有一群白鸽儿,飞向空中游戏,你看他乘风上下,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       秉甫先生两正    胡适”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此新诗写景物细腻生动,但诗意略略浅显平淡,缺少典故和“诗眼”,这也是白话诗初期的特点吧?书法很恬淡秀雅,轻松自然,能给人以亲切感,可谓一篇非常好的书作精品。

       秉甫先生可能是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清末进士。早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五四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解放后担任过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41,“放也放不下,忘也忘不了。刚忘了昨儿的梦,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    清水先生    胡适”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首小诗的名字叫《烦恼》,这样朦胧的诗,不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实在无法解读。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小胡适11岁的曹诚英,可惜二人有缘相识,无缘相守,他们在1923年在西湖边共度过一段好时光,但以后就几乎再没有见面了,胡适后来到了台湾,曹则在大陆一直孤身终老,也颇令人唏嘘而无言。这首诗就是1924年初写的。  清水先生是胡适的日本友人、著名的牧师、教育家清水安三,上辑已有述。

    同样的内容,胡适还写给过小川先生和国桢先生等人。国桢可能是史学家谢国桢(1901-1982),他大约是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期间结识了胡适先生,后胡适曾介绍他去南京中央大学当讲师,1935年他还曾到北京大学执教。但是也可能是曾担任国"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1903-1984)。到底是谁,还待知情人指教或方家考证。

 

 

42,“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三十多年前的诗句  适之  一九五九,六月”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首诗的背景与上一首一样,也是1923年底胡适和曹诚英同处结束后不久写下的,诗名为《秘魔崖月夜》,全诗为:“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同样这两句诗,他还给“少航先生”写过。

 

 

43,“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雪屏先生   胡适 自题小照”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首《自题小照》可能最早是193810月胡适将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友人陈光甫时在照片后面题写的。后来他在曾此诗后面加一短跋:“光甫同我当时都在华盛顿为国家做一点战时的工作,那是国家最危急的时期,故有‘过河卒子’的话。”或许如某些专家所言,就胡适个人的志趣而言,他宁愿从事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但为国为民计,他只得暂离学术而去当驻美大使了。此处的雪屏先生大约是陈雪屏教授(19011999),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后任台湾省教育厅长。

 

 

44,“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王梵志的诗

  花瓣儿纷纷落了,劳伊亲手收存,寄与伊心上的人,当一封没有字的书信。     一九二五年作瓶花诗      适之”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前面是一首王梵志的诗《梵志翻著袜》,告诉人们世人做事不应拘泥于形式,要走自己的路,不必看别人的脸色。隐,在此有伤痛之意。王梵志乃隋末唐初的白话诗僧,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对世态人情多有讽刺和揶揄。看来胡适是很欣赏此人的。另有用大红纸写的内容完全一样的书作曾出现在泓盛2014拍卖会上。

    后面的新诗我查不到出处,是不是还是因思念曹诚英写的呢?有人说是的。

 

45,“花瓣儿纷纷落了,劳伊亲手收存,寄与伊心上的人,当一封没有字的情语书信。        适之     十四,八,十六”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件与上面的是同一年写的,看来她还是对曹诚英念念不忘的,而且还敢于一再写出来。

 

 

46,“明月照我床,卧看不肯睡;窗上青藤影,随风舞娟媚。         胡适”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从网上能查到胡适先生共有三首写明月的无言绝句,这是其中之一,但查不到更多背景信息。是否这也是思念情人曹佩声而写的呢?书法清爽典雅,朴实平易,是与先生的文思及为人完全一致的。


 

47,“烦恼竟难逃,还是爱他不爱! 两鬓萧疏白发,担不了相思新债。 低声下气去求他,求他扔了我。 他说:‘我唱我的歌,管你和也不和!’      适之”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胡适先生大概真的是一个情种,都‘两鬓萧疏白发’了,还会陷入爱的烦恼。 有人说这首诗还是写给曹诚英的,而且这首诗的名字叫《扔了》。他虽然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情而选择了退缩,但内心的悲哀思念,很可能一直在折磨他。

 

 

48,“隔户杨柳绿嫋嫋,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九畴先生  胡适”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胡适先生书写的这首诗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的最后一首。其书法亦清爽疏朗,俊秀自然,让人感到亲近惬意。

    此书法和这幅花鸟画都是送九畴先生的,但二者并不相配。这幅花鸟画画得不错,可我查不出这位吴姓画家到底是谁。而九畴先生当是国家一级画师、民革党员陆九畴,他曾画《岁寒报春图》赠送酷爱梅花的蒋纬国,就在蒋纬国给陆九畴先生写信后两个月,蒋纬国先生病发抢救无效在台湾去世。不知道此情节与上面的诗画有无关系?


 

49,“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老叔以革命诗读之可也。一笑             九月四日”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两只蝴蝶》是胡适1916823日创作的白话诗,出自《新青年》杂志。当时胡适写的白话诗主张得不到朋友的支持、赞成,他感到孤寂苦闷,便写下了著名的《蝴蝶》。鲁迅认为,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只能是呀呀学语,胡适在《尝试集》中所写的新诗并没有什么成功之作,两只蝴蝶几乎成了笑谈。但白话诗毕竟由此开始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篇信笺可能是抄给其堂叔胡近仁的。

 


50,“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

       这是我五年前贺元任韵卿的银婚纪念的小诗。现在银日子变成金日子了,我想诌一首新诗奉贺,不幸这几天在眼睛店与牙医公事房之间往来,竟做不出诗来!只好先把银婚诗写在这册上,金婚诗稍缓加利补足。       适之    一九四六,五,廿八”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不知道为什么,胡适竟然一生主持过150多场婚礼,有民国第一“红娘”之称。赵元任的“新式婚礼”也是由胡适证婚的。银婚和金婚时他写贺词也就理所当然了。这篇书作写得清爽利落,娟秀俊美,自然流畅,很符合此意境。

 

 

51,“阆声兄:    不广遗著之征集,我极赞同。也愿附名发起。不广的著作,最后的一部分为在研究院图书馆所编宋元本书目,有很精到的,当请子民先生令人写副本。在我这里大概还有一些信札,未收在文存里。我今天南下,十日可归,俟我归来面取。再会再会。    适之    廿,一,五”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此信函曾出现在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上,以7.475万元成交。阆声即张宗祥,著名书法家,曾任浙江教育厅长、京师图书馆主任等,整理出版过大量古籍等。 ‘不广’为考据大家单不庵(1877~1930),又作不厂,名丕,字诒孙,(信中的‘广’字在此即庵字的异体字)。他生平藏书8000余册,大多经他亲手校订批注,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30113日逝世后,北京大学成立单不厂教授遗著整理委员会,为之整理编纂遗著等。


 

52,“佐周先生:    承约作“我与何柏丞先生”一文,本应努力试作。但是我去国九年,与柏丞兄相别不止十年了。他近年的著作,我都没有得见。回国之后,我终日在昏忙之中,没有翻读朋友遗著的工夫,也没有作文章的功夫。这篇文章实在不能应命,千万请原谅。  胡适     卅五,八,廿四”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件胡适信札现存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是胡适于1946824日写给杜佐周先生,婉拒为何柏丞先生写纪念文章的。  杜佐周(1895~1974),字纪堂。著名教育学家,浙江东阳人。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暨南大学秘书长和国立英士大学校长。解放后曾任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南京师院教育心理系主任。  何柏丞即何炳松(1890~1946),在史学研究和教育方面都有很大贡献。他曾与胡适在美国共事并互相欣赏,回国后又都到到北大任教成为同事,关系也还不错。从目前查阅到的资料来看,也没有二人交恶的记载。虽然此时胡适已被任命为北大校长,诸多事务缠身,但也不至于因此对老朋友的逝世一点表示都没有。这次拒绝写纪念文章的表现,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此件书法自然清爽,婉转文雅,有文人学者气息。

 


53,“詠宽、子高两兄:

    清华今年取了的转学生之中,有一个吴春晗,是中国公学转来的。他是一个很有成绩的学生,中国旧文史的根底很好。他有几种研究,都很可观;今年他在燕大图书馆做工,自己编成《胡应麟年谱》一部,功力判断都不弱。此人家境甚贫,本想半工半读;但他在清华无熟人,恐难急切得工作的机会。所以我写这信恳求两兄特别留意此人,给他一个工读的机会,他若没有工作的机会,就不能入学了。我劝他决定入学,并许他代求两兄帮忙。此事倘蒙两兄大力相助,我真感激不尽。附上他的《胡应麟年谱》一册,或可觇他的学力。此稿请便中仍赐还。匆匆奉求,即乞便中示复为感。      胡适  廿,八,十九”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此件是胡适为推荐吴晗给清华大学代理校务的翁文灏和教务长张子高写的信,可见当时胡适对吴晗还是非常看好的。此信一去,吴晗的工读问题立刻就解决了。胡吴二人在一段时间内书信来往密切,但后来吴晗投身政治,两人因为政治立场的对立而渐渐有些疏远。临近解放前,身为清华教授的吴晗派人游说胡适,想动员他留在大陆参与新政权,胡适断然拒绝,并让人转告吴晗“慎思明辨,好自为之”。可惜吴晗执迷,因参与拆除北京古建筑而备受非议,终又在WG中又被迫害致死。不知二人泉下如能相见,吴会不会对曾经的恩师说几句忏悔的话?

 


54,“毕业图   寄赠  冬秀   适之”     “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    以室中读书图寄  冬秀    适之   三年五月“

书法赏析14:胡适先生书法——下

    这两张照片和背后的题字表明,胡适早期还是认可父母包办的婚姻,并有与江冬秀交好的愿望的。只是后来……

 

       总而言之,对于胡适的书法,他自己并不太在意和看重,他写字也比较随意且自信。他虽然小时候也在魏晋小楷及唐楷的临习方面下过一些功夫而有着较深厚的书法功底,因而其楷书较为工整且笔划线条流畅、温文尔雅,但他又具有学者气质的自然流露:含蓄隽永,收放随意,自在而舒展,朴素而散淡,奔放而不浮躁,举重若轻,通灵超逸,能给人以亲近感,他的书法是很容易辨识和很值得欣赏的。

                                                                                                               2019124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