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2019-01-16 09:12:52)
标签:

书法赏析11

明代大师王阳明

王阳明的书法

阳明山人王守仁

分类: 书法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本辑我们继续欣赏王阳明先生的几组书法作品。最后,我们将有一个对王阳明先生书法的总体评议。

28293031:《与日仁书帖》:

“(明王守仁书)      得書驚惶,莫知所措。固知老親母仁慈德厚,”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福祿應非止此。然思日仁何以堪處,何以堪处。急走請医,相知之良,莫如夏者,然有官事相絆,不得遽行。未免”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又遲半日,比至且三日。天道苟有知,應不俟渠至,當已乎復。不然,可奈何!可奈何!來人與夏君先發,趙”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八舅□兒輩隨往矣。惶遽中言無倫次,亦不能盡。守仁頓首   日仁太守賢弟”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此件《与日仁书帖》应该是回复其弟“日仁”报母亲病危的书信,但查不到进一步的说明与出处。此草书迅疾放达,手随心走,浑然天成,不加雕饰,表现出极高的行草书水准。

 

 

32 40:《太极图说》册页节选:

“之精,妙合而凝。乾道”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成男,坤道成女。二气”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灵。形既生矣,神发知”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矣。五性感动而善恶”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分,万事出矣。圣人定”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之以中正仁义而主”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此件书作是王阳明书写的三册合集的清末填墨本,共249字。我在上面选发的1872字,乃是此说中部的最重要的部分。此书之行楷上追钟王的精妙神韵,又含颜欧的风神笔意,且有自己纵畅的发挥,清爽舒展,气定神完,与内容精神非常吻合,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把玩和效法。 


 

41 45,《龙江留别诗》

“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領南贛之命。大司馬白巖喬公、太常白樓吴公、大司成蓮北魯公、少司成雙溪汪公相與集餞於清凉山,又餞於借山亭,又再餞於大司馬第,又出餞於龍江。諸公皆聯句為贈,即席次韻奉酬,聊見留別之意。”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未去先愁別後思,百年何地更深知。今宵燈火三人爾,他日缄書一問之。漫有煙霞刊肺腑,不堪霜雪妬鬚眉。莫將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幾時。

謫鄉還日是多餘,長擬雲山信所如。豈謂尚懸蒼水佩,無端又領紫泥書。豺狼遠道”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休為梗,鷗鷺初盟已漸虛。他日姑蘇歸舊隱,總拈書籍便移居。

寒事俄驚蟋蟀先,同遊剛是早春天。故人愈覺晨星少,別話聊憑杯酒延。戎馬驅馳非舊日,筆床相對又何年。不因遠地疏蹤跡,惠我時裁金玉篇。”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無補涓埃愧聖朝,漫將投筆擬班超。論交義重能相負,惜別情多屢見招。地入風塵兵甲滿,雲深湖海夢魂遥。廟堂長策諸公在,銅柱何年折舊標。

孤船渺渺去鍾山,雙闕回看杳靄間。吴苑夕陽臨水別,江”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天風雨共秋還。離懷遠地書頻寄,後會何時鬢漸斑。今夜夢魂汀渚隔,惟餘梁月照容顏。      陽明山人王守仁拜  手書於龍江舟中。餘數詩稿亡不及錄。容後便覓得補呈也。守仁 頓首。白樓先生執事。”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此件王守仁草书原拓《龙江留别诗》,28.1*296厘米,凡五十八行,计二六七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他唯一入选三希堂法帖的书作,也是王阳明传世代表作之一。 卷中有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等多枚,卷后有朱彝尊题跋。

    原诗书於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四十五岁。九月,由尚书王琼特举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这就是诗序中的“领南赣之命”。离开南京前与友人数次饯别,故“龙江”指南京的龙江关。送别的人有兵部尚书大司马白严乔公,太常寺卿白楼居士吴公吴一鹏,国子祭酒莲北鲁公鲁鐸。此卷就是為白楼先生专门书录的。

    王阳明此次出行前早已萌生退意,且所前往的汀、漳各郡皆有巨寇,此行前途叵测,故其时心情颇有些复杂。 从本卷的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来,此卷书写略略缺乏他过去所有的豪放爽朗坚挺有力的气韵和风格。  当然,总的说来书写是自然流畅的,行笔爽利清峻清劲,略无凝滞,笔划的粗细浓淡变化自然,字与字之间也疏朗有致,结字和用笔也都有一些米芾和文征明的影子,可以说是王阳明留下的上佳书法作品之一。

 

 

46 54,《铜陵观铁船歌》

“铜陵观铁船,录寄士洁侍御道,契见行路之难也。”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出土尚仿佛,后冈有石云船稍。我行过此费忖度,昔”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人用心无己忉。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秦”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鞭驱之不能动,奡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师皷舵虹为缫。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阳明山人书于”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铜陵舟次,时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自南都。”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铜陵观铁船歌》手卷,纸本行书, 31.5*77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又称《铜陵观铁船录寄》。

    此诗是王守仁在铜陵献俘后回南都的舟中所作,时年49岁。他虽然又一次统兵打仗获胜,心情却似乎不太平静,由“铁船”引发出内心感慨,感叹仕途多舛和人生道路的坎坷。此篇作品每行以三个字居多,行间疏朗,字间互不连属,但每个单字内却有牵丝连笔。通篇结字劲瘦而饱满,行笔迅捷而潇洒恣意,骨力内涵,豪放而沉着,遒劲中见秀丽,有米芾书法“沉着飞翥”的神韵,也有黄山谷刀枪长戟的笔意,峥嵘峻峭,铁划银钩,气势如虹,形式与内容非常贴切,可以说是他书作中有代表性的上佳书作之一。201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曾出版了名为《王阳明书铜陵观铁船录寄》的字帖类图书。

铜陵八景之“铁船遗迹”的铁船,实为江边一块船形的巨大铁矿石,至解放前后还在,可惜今天已不知踪影了。

 

 

55 67,《象祠记》:

“象祠記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請記於余。余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网上大多数资料在上图中间之省略号处遗漏了下面4行,现补发于此:

“咸神而祀之。宣慰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斯祠之肇也,蓋莫知其原。然吾諸蠻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遡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舉之而不敢廢也。』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曰:『胡然乎?有庳之祠,唐之人蓋嘗毀之。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於唐,而猶存於今;壞於有庳,而猶盛”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於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愛夫若人也,推及於其屋之烏,而况於聖人之弟乎哉?然則祠者為舜,非為象”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後乎?不然,古之桀者,豈少哉? 象之祠獨延於世。吾於是蓋有以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流澤之遠且久也。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於舜也?書不云乎:「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瞽瞍亦允”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若」。瞍已化而為慈父,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進治於善,則不至於惡;不於奸,則必入於善。信乎,象蓋已化於舜矣。孟子曰:”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也」。斯蓋舜愛象之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之者周也。不然,周公之聖而管蔡不免焉,斯”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可以見象之既化於舜,故能任賢使能,而安於其位,澤加於其民,既死而人懷之也。諸侯之卿,命於天子,蓋周官之制,其殆仿”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於舜之封象歟 吾於(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然是唐人之毁之也,據象之始也;今之諸夷之奉之也,承”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象之終也。斯義也,吾將以表於世,使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也。』    年弟守仁。”

书法赏析11:明代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下

       《象祠记》长卷,纸本,30.9×70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文为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应贵州宣慰使彝族土司安贵荣邀请所作。象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时,道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此文也被收录在《古文观止》里。

从书法的角度看,《象祠记》草书行笔章法嫻熟,连绵流畅,俊婉灵动,疾如风雨,矫若龙蛇,变化万端,神韵超逸,笔法气势,皆表现出了对其先祖二王的承继,但又更加自由奔放,遒劲昂扬,潇洒跌宕,具有自己领悟开创的新意,是王阳明传世草书的精品,表现出一代大家的风范。甚至有人评价此篇书法为“开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之先河。”

在关于此篇文章书法的问题上,还有持另一种不尽相同的意见的人,他们认为,《象祠记》草法笔意、顿挫转折皆合乎法度,可以看出王阳明早期对传统书法技艺下过较大功夫,对以二王为代表的草书技法已是了然于胸。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象祠记》属于他中期的作品,通篇草法森严,不越雷池一步,透露出王阳明此时仍遵循古法,书法虽精,却因循居多,创见较少,还是失之于缺乏自己的风貌与特色的。而此后不久,王阳明即已“龙场悟道”,因为书法、心法本自通贯,一透俱透,一明俱明,心若透脱,书必自在。故此后王阳明的书法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字形越舒展,笔力越外荡,挥洒越随顺自如,形成了一种更具鲜明个人特色的新风貌。这才是对书法书坛更有意义,更有贡献的。所谓言为心声,书为心象。赏析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书法,不仅仅是赏析书发而已,更是一个赏心、修心的过程啊!

当然,这就深入到了对书法历史和理论专业研究的论题了!

 

王阳明的书法,书体变化丰富,具有很突出的个人特色,我相信每一个认真赏析和研究其书法的爱好者,都会有自己不菲的收获和体会。

                                                                                          201918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