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2018-11-28 11:28:49)
标签:

书法赏析

中国历代清官贤臣书法

诸葛亮书法

狄仁杰书法

范仲淹书法

分类: 书法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中国历代的官场,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但在其中也出现过一些清廉律己、为民请命、有利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的清官贤臣。他们虽然也受到时代的局限而服务于封建朝廷,但他们的修养、人品和进步作用还是应该被肯定的。我们收集了历代10位清官贤臣的书法作品,加以辨伪、加工,附以简单的人物介绍和作品评议,分三辑发表。他们是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第一辑); 包拯、司马光、方孝孺、海瑞(第二辑);张居正、于成龙、汤斌(第三辑)。我们觉得,通过赏析学习他们的墨宝,不仅可以在书法方面有所学习和借鉴,更可以了解和学习他们的修养和品格。

除上述10位人物外,可以称为清官的还有西门豹、魏征、司马迁、况钟、徐有功等人,可惜我们没有找到他们的书法墨迹。还有一位是于谦,因为他同时也属于民族英雄,所以他的书法已经收入到书法赏析4中了。

以下是按年序排列的十位清官贤臣的简介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及赏析: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治理蜀国颇有政绩,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追封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

    ——该《远涉帖》章草三行,二十七字,传为晋王羲之摹诸葛亮书,据《宣和书谱》著录,《远涉帖》曾入宋内府。此帖草书书写流畅圆转,温润秀雅,不知道是否保留这诸葛亮的书法特征与风格。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2,“玄莫大寂混合阴阳先生天地柔刚”

    ——蜀汉法帖,隶书二行十四字,据传为诸葛亮所书。据史料考证:北宋集帖间相传亮书另一刻帖为大观初《汝帖》中之《玄莫帖》,但此帖真伪尚有分歧。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3,“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此碑为诸葛亮隶书《留侯祠铭碑》,是2006213日,村民在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发现的,碑高106厘米,宽60厘米,厚19厘米,无碑额碑座,用材是当地常见的红石,碑面粗糙不平,不似今天常见的平整光滑古碑。无额文序文落款,正文只有56个字,汉隶书繁体,刻于石碑正中。碑刻形式符合汉代碑碣的特征。看上去文字书写规范,清隽疏朗,笔划直,很细,有质朴淳厚、高古苍茫之气,推测为诸葛亮所书。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狄仁杰 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宁州刺史、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升任宰相,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神功元年再次拜相,曾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他是唐代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逝后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李唐王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4,“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并序”,也称《袁公瑜墓志》,青石碑高70厘米,宽74厘米,共33行,行32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首行题:“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并序”,下署:“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志文曰:“君讳公瑜,字公瑜,陈郡扶乐人也。……曾祖虬,魏车骑大将军、行台大都督、汝阳郡开国公;祖钦,周昌城太守、汝阳郡开国公;父弘,唐雍州万年县令、舒州刺史……。时以寺狱未清,因授君大理司直。俄而岛夷逆命,銮驾东征,特授君并州晋阳县令,寻迁大理寺丞。………走月氏,降日逐;柳中罢柝,葱右无尘,虽郑吉班超,不之加也。………,而权臣舞法,阴风有司,又徙居白州,窜迹狼荒,投身魑魅,炎沙毒影,穷海迷天,忧能伤人,命不可续。享年七十三,垂拱元年七月廿五日寝疾,终于白州。呜呼哀哉!………”志中记述了袁公瑜遭酷吏打击迫害的事实。该志中的人、国、授、日、月等字均是武则天造新字。该志是研究武周史的重要史料,其楷书书法方正端庄,几可比肩颜欧,极其精致规矩,可称楷书刻石之瑰宝级文物。洛阳出土,现藏千唐志斋博物馆。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幼年丧父,曾因母亲改嫁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他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受挫,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5,“道服赞并序

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骨之庭,可以步武。 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此件范仲淹小楷《道服赞》,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钤盖有20余枚鉴赏珍藏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宋代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此件小楷结字方正端谨,严谨内敛,清劲瘦硬,风骨峭拔,略有王羲之《乐毅论》笔意。据传,此帖是张伯驹先生以110两黄金从琉璃厂购得,并于五十年代捐赠给国家的国宝级文物。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6,“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惟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  / 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这两页为 范仲淹《边事帖》又称《乡曲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93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己家乡亲人的关照深表谢忱。而范仲淹这时则远离故乡,以陕西招讨使的身份,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故信中说:“此间边事,夙夜劳苦。”

  此帖书法瘦硬方正,起笔转折露锋,清劲而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比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此件作品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真正传承有序。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7,“仲淹顿首:李寺丞行,曾□□□□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仲淹此中无□□,儿子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  书来,专送上。近得□扬州书,甚问师鲁,亦已报他贫且安也,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正在此日矣。 加爱加爱不宣。 仲淹□ 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此两页为范仲淹行书《师鲁帖》,纸本,纵32.8厘米,横共39.2厘米,凡十一行,存一百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及其跋文已部分损坏或佚失,也未见于宋代各种文集中,系今人补入《范仲淹全集》的,故难于详解。书法特点与前述《边事帖》相近,不再赘述。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8,“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醖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景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为范仲淹行楷书《远行帖》,也称《修答帖》, 31.1cm,横39cm,,1190字,粉花笺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此帖书法瘦硬方正,转折遒劲,清劲中有法度,都是范仲淹行楷书的特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9,“仲淹顿首 秀才仁弟 昨日领问承 呀候清休。 仲淹奉命移知丹阳郡,即日上道,不果话别惟

    ——此件行书《与秀才札》似范仲淹赴任丹阳前匆匆写就的便札,行书流畅秀雅,饶有骨力,显示了书者书法坚实的基础。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10,范仲淹书册页(十开)“庆历三年冬十月 范仲淹   去天  一色   啸声   万岭   白空   动云 ”以及 李日华、文震孟?的题跋。

    ——此件书法中楷10字大楷12字,字字清晰规整,清健雅致,颇有功力和根基。可惜原作不够清晰,题跋中的字迹不易完全辨认。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11,疑宋代范仲淹大楷长卷,正文44行,每行四字。前部为:“天香扑面识秋风,几树菩提绕桂丛。莫笑骚人轻摘去,梵王宫已作……”,末三行为“庆历三年春日书 范仲淹”。大楷书体结字与前面几件书法接近,但笔划粗而饱满,且淹字用了多两点的异体字,而李日华的跋文与前面册页中的用词造句过分相近,而且前部的“勅览”一词也未见过,这些都是值得存疑的。且收在此以待来日或有所分晓吧。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书法赏析5:中国历代清官贤臣的书法(一):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

                                                                                                                            20181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