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坐动车回太原,晚上本想随便吃点馒头稀饭咸菜就早点休息,可是到闺女琪琪来接站,才说要带我们去和平南路的山西会馆暨山西面食博物馆去吃晚饭,顺便看看那里的演出。孩子们的心愿不便违背,于是放下行李,接上儿媳妇和孩子三姨,我们便到了这家馆子。
进入高台阶大门,门厅中心是人文始祖神农炎帝的图像,据说,他也是我们老乡啊。

往里走是两条平行的过道,过道两旁便是制作各种菜肴面点的摊位,大约共有百来种吧。点菜就是要在这些摊位前面看样子取菜名卡片,然后交给服务员就行了。

再往前就是大堂了,大概有二三十张大圆桌,也就是可以容纳300多人就餐宴会吧。大堂那头是一个戏台,也完全和山西各村落寺庙的戏台一样。因为不是旅游旺季,饭店又不在市中心区,所以客人不算多,琪琪就带我们到左边第一个圆桌坐定,以便就近看演出。需要单间的食客就要上楼,但那就看不到演出了。
时间略早,演出尚未开始;菜已上桌,我们就先碰杯开吃了。

说实话,对于我们山西人来说,这里的饭菜不算突出,过油肉、糖醋丸子做的不错,黄河鲶鱼炖豆腐也不错,但其他饭菜就一般了,莜面蒸饺、拌汤之类恐怕都不如我们自己做的好呢。
等不了一会儿,演出开始了。先是一个长嘴茶壶的表演,好像是暖场子的。我觉得这可不是山西的原产,大概是四川重庆一带的特色吧?

胖乎乎的主持人一口太原话,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

-
红红火火的开场锣鼓,气氛热烈,震感人心。



清脆激越的山西民歌,先是独唱,又是对唱,小放牛、大拜年!

山西人编剧的千手观音舞是一个高潮,有点金碧辉煌,曼妙缥缈的韵味。

这个双人迭影,轻灵妖娆。

这是展翅欲飞腾云驾雾,还是虚怀若谷上善若水?

四人组合,或是在模拟八臂观音?

地地道道、有滋有味的晋剧清唱王宝钏。就是化妆不是晋剧旦角的扮相。

接着一段彩绸舞,長長的彩绸满台飞旋,眼花缭乱。这个演员功夫真很好。

下一个节目是跌打颠扑的民俗滑稽表演——二鬼丢跤,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那该是五六十年前了。很热闹、很逗人,由一个人拌演,也很累人。


表演者小店民间艺人王先生已经66岁了。

婚俗表演邀请了一位台湾游客扮新郎,化妆、接亲,迈火盆、跨马鞍,又是拜堂又是挑盖头,但这个节目我觉得没什么地方特色。

一段关于刀削面的传说:先是元军南下入侵

元朝颁布法令,十户人家一把刀,谁要用去找保长借,极其不方便。

一位厨师偶然捡到一片破铁片,洗净磨光后用来削面,就演化出了刀削面。

最著名的面点师出国表演去了,他的高徒登着高座独轮车表演双手削面,面就顶在头上。

接着表演了一根一大碗的长寿面,边拉边下锅,面条飞舞如玉带银线。

他还表演了龙须拉面——折14次拉出来就是16000多根,细如发丝,柔滑如绸缎;但这样的面条真的下了锅,就全化了,只能炸一下就吃。

比较新鲜的是这个“气球面”,把面团捏几下,然后就像吹气球一样吹起来,吹成一个大泡泡。

然后还让大家抚摸,我也摸了一下,柔嫩软细,就如婴儿的皮肤一般。但我还是没搞懂,这面是拿什么和的,又能不能真的煮了吃,或只是表演一下?

饭吃完了,演出也完了。总之,今晚的饭菜一般,但表演还可以一看,这么算来,价格也不算贵。最高兴的是三妹伟荣了,她一直都开心地大笑。临出门了,给她拍一张吧。

翁
2017,2,23 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