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2016-01-03 14:29:48)
标签:

北海公园北岸景区

五龙亭

九龙壁

小西天

杂谈

分类: 游记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1218日,为了很久前的约定,约了老同学Du在北海后门会合,然后漫步游览北岸景区。

    北岸最好的景点静心斋以及“西天梵境”大寺庙都没有开放,其中的“乾隆小花园”流水假山叠翠楼和明代的楠木大殿、大铜佛、琉璃阁都看不到,很让人失望。最多只能越过小山上的花墙远远看到一点琉璃阁的倩影。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我们只好沿着湖岸直接走到大寺庙南面的“须弥春”琉璃牌坊前了。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然后便绕路去看九龙壁。老Du为我们拍了一张合影,虽然有点暗,形象还不错。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九龙壁阳面只有两条龙有阳光,其他几条效果都不理想。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倒是拍摄的阴面的几条龙略经处理,都很清晰生动。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九龙壁原本是其北边的大西天经厂门前的影壁,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瓦砌成,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腾跃戏耍于波涛云雾之中,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是我国琉璃建筑中的上乘珍品。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看完九龙壁往外走,快雪堂东侧的小路也不通了,只能翻过一座小山从快雪堂的西面出来。再回头去拍元代的铁影壁。 此石壁因所用的火成岩颜色和质地都很象铸铁而得名,雕刻的异兽生动威风,古朴雄浑。这座影壁最早是德胜门外一古庙的照壁,后被立在德胜门内一胡同里,此胡同遂被名为铁影壁胡同。民间传说,此壁原是专为镇慑、遮挡北京北方的风沙而建立的,可惜后来它对北京的风沙和雾霾都没起什么作用。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铁影壁北边是“快雪堂”,它是为保存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书法刻石而建的,过去我们进去参观过,这次就不进去了。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再往西边,是过去的阐福寺,相传被八国联军所毁。现辟为"园林经济植物园",院内种有数百种珍贵花木,还经常举办各种花卉和书法展。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再西边就是小西天的东牌坊门楼了,牌坊上的四个字是乾隆皇帝御笔“震旦香林”,大概是中国圣境的意思吧?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小西天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中心的方形大殿面积126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大殿。大殿四面环水,均有桥可通;殿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置方形的经亭,整个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这是东北角的方亭。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方形大殿中间,是一座高耸的“须弥山”,假山上怪石嵯峨,古塔耸立,并塑有诸多罗汉和天女。须弥山系由梵语音译而来,原是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后也为佛教采用,山上住着众多神仙,其山顶为帝释天,四周即为西游记中提及的北俱芦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和南赡部洲等四大部洲。须弥山后上方“极乐世界”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题。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也有一说是此方殿原名观音殿,又名"海岛",此假山是“南海普陀山”,山上是南海观世音和象征八百罗汉的塑像,俗称罗汉山。但我看山顶亭子里端坐的更像如来的法相,两边似乎还有文殊普贤侍立。很可能的是此山曾被毁过,现在的系重新塑造的,那到底是西天还是南海就更不好说了。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从方殿南边回首,可以看出它的巍峨宏大。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小西天南面的琉璃牌坊名为“证功德水”。证乃得到、见证而信服之意。功德水亦称八功德水,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为佛之净土八功德池中之水。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八种殊胜功德为: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

    “证功德水”坊前又有一座小玉带桥架在小溪上,更增添了几分灵秀。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小桥南十数米,有一尊万佛楼碑。万佛楼,也称万福楼,原位于方殿之后,是乾隆为其母做八十大寿时所建。楼内原藏有金质无量寿佛一万尊,后被八国联军抢劫一空,建筑也被破坏殆尽。此碑原立在万佛楼前,1987年移立于此,石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刻有乾隆的《万佛楼落成瞻礼诗》。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碑座束腰处精美的石雕花纹,狮子、凤凰、麒麟和力士。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再往南就没有景点了,我们便回头往东北方向走。临近小西天和阐福寺的湖边,是闻名遐迩的五龙亭。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拆除旧殿,改建为五座伸入湖面的亭子。中亭称“龙泽”,左边为“澄祥”、“滋香”,右边为“涌瑞”、“浮翠”,此五亭主次分明,红柱碧瓦,飞金走彩,曲桥连缀,远处望去,随湖水荡漾而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故称五龙亭。清代是群臣陪伴帝后玩耍,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时过境迁,如今的五龙亭,虽然依旧是日日笙歌,主人却换成了普通的老百姓——不管怎么说,世界还是进步了。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再往回走是九龙壁正南方土山南边的御膳堂,这里也曾是仿膳饭庄初创期的所在地。此时,堂前的空地成了一大群跳舞爱好者每日活动的场所。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码头旁系着许许多多的各类游船。在北海划船是长久以来京城乃至全国青少年充满浪漫的向往,可这么多游船漂在不大的北海湖面上,我真担心有茶壶煮饺子般的拥堵。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转到北海东岸,路边的先蚕坛为北京九坛之一。清代时,院内广植桑树,每年农历三月的吉日,皇后或由她派人此祭祀蚕神。解放后,该处长期为高端的北海幼儿园所占用。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未能对老百姓开放的还有先蚕坛南边的另一处园中园——画舫斋,又称水殿。清代时,乾隆曾来此坐冰床题词,慈禧也常至此游幸与传膳。  回想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胡主政,民心振奋,连中南海都曾内部开放过,我也有幸进去一游。可后来,“禁地”又多起来了。

    画舫斋南面不远,绕过小山是曲径通幽的濠濮涧,不大的水面,弯曲的石桥,更可以联想起与庄子相关的知鱼之乐和鲲鹏志向的典故。一座雕梁画栋的水榭,曾是清代帝后、大臣们经常宴饮的地方。一副金字儿黑匾额的对子还不错:“山参当静云参动,跃有潜鱼飞有鸢”,横批为"壶中云石",很有点儿世外神仙味道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看过濠濮间出来,从东岸再看西北方向,刚才游览过的五龙亭、大方殿等历历在目。如果不是后面的现代楼房,真可谓恍若仙境了。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走到白塔正东方,就是北海东门——陟山门了,为老同学Du留一张影吧。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出了东门,就从仙境回到了现实世界:小而破旧的桥头小店,过去我们常在此吃馄饨火烧,现在也有人在排队买促销的黄桥烧饼;对面的清真排叉没有涨价,也还是有近二十人在排队。我们也不免俗,吃了馄饨买了排叉然后才打道回“府”。

北海公园北部纪游

                                                                                                       20151220 , 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