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阳翁媪
太阳翁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467
  • 关注人气:1,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五)清代墨迹—上

(2015-02-17 21:20:39)
标签:

文化

书法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清代墨迹

杂谈

分类: 书法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第六部分 宋元明清墨迹——2

   我选择整理了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第六部分中的清代墨迹共31件,本辑展示其中的15件。

1)傅山草篆塞上诗轴。

    傅山,原名鼎臣,字青主、侨山,号啬庐,别署公之它、青羊庵主、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人。少有异禀,博学洽闻。明亡后独守气节,居土穴养母20余载。康熙十八年征举鸿博被逼上京,称病固辞,全其节志。诗文书法医术等俱有盛名。

       此件草篆塞上诗轴是傅山有感于其子傅眉塞北来诗所作,抒发了自己悲凉愤然的感情。其用笔中锋涩行,字内线条的布置支离散乱,而字间却偶有相连。字体雄强有力,线条自由飞动,稚拙老辣。这种草篆书体最初见于一些晚明书家的书作中,以草书笔法写小篆,每个字中的笔划像草书那样连接,但字字独立。而傅山先生则是以草书笔法写大篆,不仅每个字用草法,且字与字之间也常以游丝相连,又因书写迅速而形成大量飞白,更显得质朴古拙空灵。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2)王时敏隶书七言诗轴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初年以荫官太常寺少卿,但他淡于仕途,更喜笔墨,因此于崇祯五年称病辞官,潜心书画;入清后以遗民自居而不仕。王时敏受家学影响,自幼研习书画。在绘画方面受董其昌复古主义观点影响较大,山水宗法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为一代名家、画苑领袖,对后世代影响极大。  在书法方面,则不局限于董氏倡导的帖学系统,而以拙朴的隶书见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此件七言诗轴是他为徽州汪姓老人秋日祝寿所作,以具有吉祥延年寓意的诗文表达敬意,书法拙朴而雅致,端庄稳重,为其晚年的代表书作。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3)戴明说行书五律诗轴

    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道号定园,晚年自号铁帚,河北沧州人,崇祯甲戌进士,曾在京降李自成,入清后为官至户部尚书。戴明说书画皆善,书法上对帖学传统继承较多,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变革仍显不足。此首五言律诗是他为同乡同僚张文炳写的,张文炳字虎别,顺治三年进士。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4)查士标行书五律扇面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清初著名画家,亦为书法家和诗人,室名神树堂、待雁楼。新安(今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明末秀才,入清便不应举,专心书画。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书法米芾、董其昌,风格豪放,俊逸深邃。 此件扇面录写自作五言律诗一首,诗风清新洗练,书法流畅自如,线条有节奏感,用笔注重折转提按,富有变化而不失雅致。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5)龚鼎孳行书题画记(绫本)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人。崇祯七年进士,明亡,先后投降李自成和清政权。其书法属明末帖学一派,但其内心放荡不羁、豪迈爽直,因此其书风并没有帖学派柔弱无骨的缺陷,下笔潇洒自由,笔划坚实厚重,显示出深厚的功力。本幅作品于绫本上作行书四首七言律诗,写予友人彭而述,前半段行距略松,后半部行距紧凑,用笔爽利流畅,书写较为随意自然。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6)郑簠草书七言诗页

    郑簠,字汝器,号谷口,南京人,终身行医而不仕。以隶书享誉清初。他一改元明书家从唐人学隶书的风尚,学汉碑数十年,注重用笔轻重之变化和结字的高低错落,打破了唐人用笔平直呆板、结字匀称规整的面貌,直追汉碑书法精神。

    此件七言律诗以草书写于绫本之上,字体流畅飘逸而不乏典雅稳重,也略带一些隶书的风貌。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7)毛奇龄行书诗轴

    毛奇龄,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浙江萧山人,清初经学家、文学家,著述极丰,以郡望西河被称为“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后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

    在书法上,他虽沿袭董其昌一脉书风,但在审美上却摆脱了媚俗之态而别具风格,笔致凝练而秀逸,开朗舒展,雅拙中有轻灵,超逸中有骨气,转折突兀而姿态端庄,在平和中流露出古拙醇厚的风韵。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8)朱耷临艺韫多材帖

    朱耷,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改建并居住南昌于青云谱道院。他擅书画,能诗文,最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苟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其画与题画诗都深藏亡国之恨。他的诗文亦因其古怪幽涩的格调而充满了神秘性和讽刺性。在书法方面,他也有极高的天分,是小时候就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遒劲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韵味无穷。   此帖为朱耷77岁时临写的唐太宗《艺韫多材帖》,与《淳化阁帖》第一卷中的文字略有出入。他晚年书风成熟自成一体,大量以己意临书,笔法老到且有古意,多为内敛含蓄的风貌,达到了笔简意深的较高境界。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9)朱彝尊谒台骀庙诗册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除翰林院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尤喜金石之学,购藏古籍碑版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在诗词方面亦有盛名,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

    朱彝尊以隶书著称于清初书坛,此诗册是他写给河朔诗派领袖申涵光(号凫盟)的,书风基本出自《曹全碑》,行距疏朗,字体规整而不乏潇洒秀丽之态,为其隶书中的上品。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10)康熙临董其昌书李白诗轴

    康熙帝,名玄烨,8岁即位,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玄烨自幼雅好文学,留心翰墨,尤对董其昌书法推崇备至,刻意临摹,使董字风靡朝野,对清初书坛影响甚大。  玄烨经常临摹董其昌书法,且喜以之赏赐諸大臣。此件临董之作为行书五行条幅,字体雅秀圆润,潇洒妍媚,采用清宫特定的御笔装裱格式明黄色龙戏珠纹绫地装裱,堂皇明丽。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11)乾隆行书七言诗轴

     乾隆帝,名弘历,退位后自称太上皇,别号长春居士、十全老人,寿89,享国61载。乾隆嗜书画,纵情翰墨,搜刮历代法书名画入藏内府,并先后命侍臣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他兼擅山水花卉,山水亦学董其昌,也偶写佛像。

      本幅行书诗轴为1762年乾隆南巡时,因大臣沈德潜与钱陈群出迎有功,赐给钱陈群的,行书七行录御制七言律诗一首,书法流畅雅致,笔墨圆润秀丽,诗文可见于《御制诗文集》卷20。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12)何焯行书诗轴 

    何焯,字润千,因丧母改字屺瞻,自号义门,晚号茶仙, 江苏苏州人,治学严谨,秉性耿直,重义轻财,惟藏书数万卷,校刊、著述颇多,被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之一。

何焯喜临摹晋唐法帖,书法崇尚欧阳询、褚遂良,以严整见誉,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间四大书家,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曾受命为康熙皇帝写四书集注,刻成木版藏于宫内。本作品为行书七行条幅,书法笔力劲健,布局疏阔明朗,用墨浓淡相宜。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13)王澍篆书豳风卷  

    王澍,字若霖,号虚舟,康熙51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以善书为五经篆文馆总裁官。王澍的篆书,是以对原始资料、范本的重新发现与金石学研究为基础,直接返回李斯、李阳冰和唐代其他大师的原拓本上,寻求历史的根源,为篆书的变化来提供动力。此卷《豳风》虽称“模石鼓文笔意”,但纤细坚韧,是用李阳冰的风格发展而来的笔法写“石鼓文”,这种均匀有力的字体被称为“铁线篆”,体现了作为学者的理性和严谨。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14)金农隶书周日章传轴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人。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画,布衣终身。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30岁左右开始写隶书,初仿郑簠,但很快就改弦更张,另辟蹊径,最终创兼有楷、隶体势的扁笔书体,时称“漆书”。

    此件书轴字体扁平,笔墨饱满浑厚古拙。他的隶书虽得益于汉碑,却非一味模古,此作已表现出较多的创新。此作内容取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记录贤士隐者周日章事迹。钤有“纸裘老生”印,亦为金农别号,意为穿纸衣扮演戏中‘须生’之人。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15)张照楷书卷   

     张照,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能诗善画,通音律精鉴赏,尤工书法。其书法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并受赵孟頫影响,秀媚婉丽、圆润流畅,平正典雅,为馆阁体代表人物、乾隆时大书法家,常为乾隆皇帝代笔。

     此卷小楷字迹秀丽,结体工稳,点画一丝不苟,笔法从容,徐疾有度,章法整齐而错落有致,是一幅非常精彩的小楷书作。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2015115,整理

                  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 <wbr> <wbr>(五)清代墨迹—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