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来首博,东边圆桶楼二三楼的书法、绘画馆没开放,我们以为是在维修;这次来才知道,东二三层并没有固定的展品。现在时隔两个月,东三楼有“画中真趣——齐白石•陈半丁•王梦白•于非闇•颜伯龙
绘画”展览,我们当然要好好看一看。
这五位名画家都是民国时期活跃于北京画坛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线条气韵和笔墨情趣,展现了中国画的独特意境和真趣。本次展览共展出他们的60余件作品,我估计大都是首都博物馆的藏品。我选拍了其中近30幅,因为拍摄条件有限,有些年代久远的画作色彩有所退化,有些展品效果欠佳,个别好作品也没能在此展示,略微有些遗憾。

—— 齐白石
三子图 1937年
首都博物馆藏

——白石常画牵牛,此画题词“吾旧句云:用汝牵牛过桥去,那时双鬓却无霜。”

——“篱豆花开”,此类题材也是白石老人常画的。

——除虾之外,白石老人也曾深入观察并专研过画蟹的技法。

——此画片上题字为“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尝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
白石老人并记”,图中之蟹一三足举二四足撑地,动态协和,可见老人观察生活之细致也。

——白菜萝卜皆入画,此老人之创举,而老媪偏爱那些毛茸茸的小鸡。白石老人还题道“小印倒悬乃老年人多如是”,果不其然,我也印倒过两次了。

——小品“水仙”,题字中“冷冰残雪”也颇有一言中的之意趣。

——白石此小品该是鱼狗荷花,有八大之意味也。

——这是一幅白石的桑蚕扇面,我过去未见过此题材也。
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曾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他也是一位长寿而多产的大家。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的一些小品扇面,非常精致。

—— 这是玉兰还是白牡丹?

——这可能是白芙蓉吧。

——“家园蔬果以供宾客之需”

——“醉钟馗”,题有“仿冬心先生”字样,可是字画俱仿金农?

——这幅三色梅花图中,绿梅是陈半丁画的。红梅是俞原画的,但画墨梅的毓麟我却没查到是谁。题字的汝藻是光绪1903年的举人,而颇受半丁等人尊重的夔盦主人,乃是卓索图盟的一位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据说此君性情恬静,平易近人,文辞也很不错。看来他与陈半丁等人的交情不浅。

——此绢轴中这幅菊花图是半丁画的。绢轴是给“鬯清”先生的,我却没查到此人。前面题字的邢端为1904年的进士,也做过清末和民初的中级官吏。

——同一绢轴的最后,却是雪涛的画,大概因为他是王梦白的得意弟子吧。前边题字的陈云诰为光绪29年进士。

——梅花双鹊图,1933,与方洺合作。

——达摩渡江局部,半丁约1944

——
陈半丁-山居,1940年代

——茶熟菊开,半丁戏作

——“观望”,曹克家画猫,半丁补飞蛾花石。
王梦白(1888~1934),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三道人,江西丰城人。幼年在灯笼店、钱庄当学徒,刻苦读书,勤奋作画。1919~1924年间,由陈师曾推荐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北平艺专)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喜写生,善花卉翎毛,尤擅画猴。且工诗善书,题画每有佳句。

—— 王梦白
丝瓜蝈蝈 1923年
首都博物馆藏

——小憩 1925,题诗:顽石昂昂不点头,簷菊花放月如钩,
心闲也解参禅意,一任浮云自去留。

—— 牡丹扇面
于照(1888-1959)字非厂,别署非闇,山东蓬莱人,清贡生。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工书,擅瘦金体,兼擅治印。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

——梅花双喜图,堪称清雅隽秀之至。

——
于非闇、胡洁青合作,牡丹图
颜伯龙(1898-1955),名云霖,字伯龙,满族正黄旗,北京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继入北京艺专国画系,受业于王梦白(云),陈衡恪(师曾)诸先生,后被聘为北京师范学校及艺术专门学校国画教师。因不喜仕途,只想做一介布衣潜心作画,又因祖籍长白,故号长白布衣。工山水、人物,尤精于花鸟,潜心写生达到“听鸟说甚,问花笑谁”的境界,形成了“兼工代写”的独特风格而称大家。

——秋坡三兔,1925

——钟馗(局部),1927

—— 绶带松雀 扇面,1940
能一次欣赏到这么多大家的真品,实为三生有幸也!于此妄评,方家见笑了。
翁
2013,12,21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