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我们返京的火车是晚上的,白天可以逛逛呼和浩特的街市,主要的还是要去看大召寺和五塔寺。
大召寺,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是明朝万历七年由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主持创建的,始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清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大召寺是蒙古地区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数百年来一直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刚过完黄金周,大召寺旁边的道路和前面的广场都在抓紧整修施工,颇有些凌乱。
寺前面有蒙汉两种文字的碑亭。

寺前的塑像是阿拉坦汗,又称俺答汗,成吉思汗第17世孙,是蒙古民族历史上著名的“中兴英主”。1572年,他统一了蒙古和漠南地区,1579年,他主持修建了此处的“弘慈寺”,1581年,他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建起了归化城。
照片右边远一点,寺院的东大门上有横匾“九边第一泉”。

大召无量寺正门。

进入正门,只见全身包裹着经文的一匹铜马,是来源于白马驮经的典故吧?

寺院总体布局有点像汉族庙宇,西边鼓楼,东边钟楼。

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也是汉族样式的,好像是新塑的。

穿过天王殿,是宽敞的前院。

左边的幡杆和佛字碑-佛光普照,心诚则灵。

右边是百寿碑——万寿无疆。

大院中间是可以穿行的菩提过殿,匾额为“漫是西天”。

过殿中有多尊罗汉、菩萨和护法,这尊护法颇有藏传佛教风格。

这尊就更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大护法神。大概是怕太恐怖了吓坏游客,下边用黄绸子遮挡住了。在青海塔尔寺也有这样遮挡一半的护法。

过殿中也还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接着我们转进了东院,院子里有一块佛脚印石碑,碑后面好像是一组水井吧?

旁边还有铜铸的大象、狮子和神牛。老媪喜欢大象。

我倒觉得这条神牛仿佛会说话。

东院中间是藏式的菩萨殿。

藏式佛殿的殿门都不大。门上七只兽中间好像藏獒?

门两边的墙上有浮雕,这幅是象猴兔鸟在叠罗汉,不知道象征什么?

这幅浮雕好像是寿星仙翁。

与汉传佛殿不同,这座殿宇有前后两段殿堂,进深比宽度大多了,从菩萨殿的复合式屋顶也能看出来。

殿内中间供奉着高大的菩萨站像。好像也是近些年塑的。

墙上挂着色彩艳丽的长长的唐卡挂毯。

东院南边还有一座玉佛殿。

殿内里面供奉着两人高的盘坐白玉色大佛,不知道是不是玉制的,好像有点东南亚风格。

东院最北边是大乐殿,一定是宣扬西方佛境极乐世界的吧。

翁
2013,12,4
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