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2013-12-05 06:19:16)
标签:

呼和浩特-额济纳旗

黑城遗址景区

旅游

沙漠化

分类: 游记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吃过午饭略事休息,我们乘车沿通往张掖的公路往南去。大约开了20多公里,到达了黑城遗址景区门口。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黑城景区也相当大,纵深有17公里,包括了汉代红城遗址、唐代大同城遗址、西夏元代黑城(黑水城)遗址和怪树林等景点,导游带领我们乘上景区大巴,首先抵达最远处的黑城遗址。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20010625日,黑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黑城的建设还很不够,现场的说明牌也很少。别的游客都是自己乱走乱看看,根本就摸不着要点和脉络;我们跟着李导就十分幸运了。他热爱乡土文化,专研历史地理,掌握了丰富的乡土历史自然知识,而且讲解详细、清晰、主动、准确! 我们走了很多地方,也难得遇到这么好的导游!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并放弃了这一地区,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将近700年。近几十年来,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被埋藏于沙下。唯有城西北角城墙上的这几座十余米高的覆钵式佛塔还巍然耸立着,在睛好的天气里,十几里开外就能远远望见,展示着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城外西南角保留有一座伊斯兰教的拱顶小教堂,与西北角的那几座佛塔遥相呼应。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我们经西门瓮城进入城内,西门瓮城门口支着很多铁管脚手架,一说是为了安全和保护,但不太符合保持旧貌的原则;另一说是初期开发时不懂得保护原则把部分铁管打入了城墙的夯土中,现在骑虎难下,想改正也不敢拔出来了。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进入城门后可以看到,高约10米的城墙是一层层夯土筑成的。那斜坡该是登上城门和瓮城的马道吧?城墙上的一个个小洞洞,则是在土城墙中起关键性加固作用的横木外露部分腐朽后留下的。还可以看到在门口另一边,城内清理出的流沙堆积得像小山一样高,与城墙都齐平了。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通过李导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黑城的大略历史。黑城,全称黑水城,蒙古语称为“哈日(拉) 浩特”,是古丝绸之路上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两千年前丝绸之路的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回顾这片土地的历史,公元前99年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纵横千里,大败匈奴;过了190年,汉將李陵却兵败被围,被迫投降。公元九世纪,西夏在弱水岸边建起了黑水城,也曾繁华一时;到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的铁蹄踏平了该城,使西夏王朝一蹶不振而最后灭亡。到十三世纪后期,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使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黑城的最后荒废,是在14世纪中叶明朝冯胜将军与元军守将哈日巴特尔交战之后。面对久攻不下的城池,冯胜将军下令在弱水(黑水支流)上构筑了一条数百米长的拦水坝,断绝了黑城水源,守城官兵饥渴难忍,最终只得弃城而逃。战争破坏了几百年间形成的完美的水系和水利设施,使得一大片古绿洲消失在沙漠之中。河流被迫改道向北,逐渐造就了今日的额济纳绿洲。

    现存的黑城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434米,南北384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

    李导带我们走到一处残破的遗址前告诉我们,这是原来城中心的佛塔。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佛塔被掏空了!许多无价的珍宝和文件都被俄国人偷窃走了!”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1908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进行了掠夺式挖掘,盗取了大量西夏文物和史料,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1963年苏联出版的《西夏文写本和刊本》一书,公布了科兹洛夫劫走的部分西夏文献目录,计有佛经345种,政治、法律、军事、语文学、医卜、历法等著作60多种,合计 405种。

 

    在城内的东南方有一大片残垣断壁,李导讲那里有监牢、副将府、戏台、仓库、庙宇等等。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前面地下的小沟槽是住宅取暖的烟道,类似我们北方的火炕。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这个大土堆是原来将军府的遗迹。既没有说明牌,也没有拉上禁止进入的禁戒线。满地的磁片瓦片是从四周区县收集来的,要的是“做旧”的效果。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这儿是登上将军府的楼梯或台阶的遗迹,不远处的工作人员会大声提醒游人:现在不让上去了。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这些有烟熏火烧过痕迹的遗迹是给将军府供暖的管道。这么重要的遗迹没有警戒线,却任游人踩踏,保护意识和力度都太不够了。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沿木栈道绕过去从西北面回看将军府遗迹。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由于被流沙掩埋而保留下来的一段墙壁。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城西南角附近散落的大木梁。这里大约就是城内最低洼的地方了,地面上留下的积水痕迹像是龟背的纹理,但不知道传说中黑将军埋藏珍宝的地方是不是就在这附近?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随后,我们走近了城西南角的佛塔和“逃命”的小北门。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小北门的门洞不宽,但很高。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李导在小门洞里又讲解起城墙夯土的结构,这里看得很清晰。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出了小门东望,流沙几乎要埋没黑城高高的城墙了!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而往西看,是高耸的佛塔。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西南城角外面,还有一座被开了膛的小佛塔。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从小佛塔下面仰视城墙上的佛塔。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返回城内,我们攀登西南角城墙。为了保护原来的马道,新铺设了木制台阶。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从城墙上最高的观景台看佛塔。为了保护古迹,佛塔旁边和城墙都不许游人踏足。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从佛塔旁俯瞰黑城内,可以看到城池的东门和西门并不是正对着的,中间要拐个弯。李导说这也是为了防守安全。照片左边的东门是西夏时修建的,门里的东街是民居和商业街;而西门是元代后期扩建的,西门内住着从中原迁回来的贵族。还可以看到城内铺设好的保护性参观栈道。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游览时间不是很多,我们还是返回去出了西门。远处是城东南角的清真寺,近处是清理城墙根翻出来的流沙。为了保护遗址完成的清沙量达到了21000立方米。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该清真寺也是夯土或土坯筑成的,经简单修复后的寺门基本保留了古老的原貌。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从清真寺的窗口看西瓮城门,有一种沧桑远隔,穿越时空的感觉。

呼和浩特-额济纳游记(八)黑城遗址

 

    在当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中,至今流传着有关黑城的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蒙古语,意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此城称为黑城。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即夫人)。

    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并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但是却久攻不下,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

    皇帝请来巫师卜卦,卦象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必有暗道通水,如将上游的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

    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朗诵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截断了河水。

    不几日,黑城内便缺水而人畜饥渴。黑将军命令士兵在城内掘井,直挖到八十丈深还是不出水。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临行前,他把全城的70多车金银财宝和一顶镇城之宝—西夏皇冠全部投入枯井中,为了不使亲情骨肉遭受入侵者蹂躏,他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的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一起埋入了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还有说,黑将军带领士卒冲出城外,一路拼杀,最后战死在离城西不远的怪树林处。

    因此,现今在黑城遗址西北角城墙上可以看到一个可容骑骆驼者进出的洞口,相传就是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黑城内偏西北的那个低洼的大坑,相传就是当年不曾出水却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而被当地人称为“宝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岭,相传就是当年大军截断河水所筑的大坝。

     置身于这沧桑巨变的地域,思考这沙漠绿洲的兴衰,谁能不发自内心的慨叹,谁能不为我们的明天而忧虑啊!

                                                             20131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