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知道北京动物园北边有个五塔寺,后来知道那里成了石刻艺术博物馆,觉得这和我学习篆刻似乎还有点关联,就决定去看看。
从国家图书馆下车,往南不远,再沿着长河(高梁河)北岸往东走六七百米,看见一座新的石拱桥,就到了。桥南面是北京动物园的西北门,桥北就是五塔寺入口了。

路口处有一只大石雕乌龟把守,不对,应该叫“赑屃”,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力气大,专门负责驮石碑的。这只赑屃背上的碑大概丢失了,它就轻松地改在这儿站岗了。

从路口往北约20米,是一道简易的大门,门前有一对华表,旁边的墙上嵌着一块大理石板,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
五塔寺又名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永乐初年,印度高僧班迪来华,向明成祖献金佛像五尊和金刚宝座规式。成祖封他为国师,并为他建了此寺。真觉寺的五塔建于高台——即金刚宝座之上,五塔表示五方佛主,故真觉寺俗称五塔寺。该塔建筑别具一格,既有印度佛塔特点,又有中国古建筑传统风格。当年的五塔寺,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後大殿,东西分别列钟鼓褛、廊庑配殿等大小二百馀间旁屋。自清朝後期开始,五塔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於一片瓦砾中。由於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盗。迫於无奈北平市政府於1937年至1938年对五塔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增添了院墙、门楼及门楼两侧六间南房。解放后,这里得到了一些保护,1961年,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起了东西北三面的碑廊、展厅,但寺门至今还是简陋木门牌楼门。


走进大院,正面就是宏伟的金刚宝座塔,几棵大树茂盛的枝叶遮挡着,无法看清楚塔的全貌,再从网上选一张冬天的照片做参考吧。


塔前面两棵巨大的白果树是与金刚宝座塔同龄的老树,历尽风雪沧桑而能幸免於难,至今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实属不易。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依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在我国同类的十馀座塔中,北京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

下部的长方体形宝座高7.70米,建於高约50匣米的石台基上。宝座南北长18.6O米,东西宽15.73米,装饰材料均为青白石。宝座的顶部比基础收进约半米,给人以稳固、高大、庄重的感觉。宝座最下层是高1.78米的须弥座,由下而上分为圭脚、下枋、上下莲瓣、束腰、上枋等几个部分,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纹,梵文内容除佛经外,还记述了有关建塔的事迹。须弥座东西两侧最南边刻有四大护法天王,这是西边的两尊天王。

因为五座塔对应着五尊佛,每个佛各有其宝座,即动物坐骑,所以须弥座四周有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五种动物形象的雕刻,此外还装饰有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卷草等吉祥图案。下面是宝生马座——马的形象。

这是阿弥陀孔雀座和法轮。

这是不空成就迦楼罗金翅鸟王座,我开始还以为是西夏王陵出现过的迦陵频加——妙音鸟呢?看来还是不一样。

须弥座以上至宝座之平台分作五层,每层四周环刻佛龛,每龛内各刻有坐佛一尊。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刻有花瓶式柱子,柱头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托枋、檩、短檐,檐头刻成椽子、满头和滴水。我还数了一下,东西两面每层各为22尊佛像,五层各有110尊佛像;北面五层共有83尊,南面比北面多一个“敕建金刚宝座
/
大明成化九年”石牌匾,故为80尊。如果加上后边说到的顶上五塔密檐间的小佛像,总共该有一千五百多尊呢。


宝座的南北两面开门,南门内左右两侧各有一道四十四级盘梯可通宝座顶上的罩亭内,可惜从1980年起就不准游客登顶了。南北门中间有一方形塔柱,游人可以绕塔柱瞻仰其东南西北四面的佛龛:南面为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东、西面分别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北面原来的燃灯古佛早已丢失,现在供奉的是十世班禅赠送的佛像。宝座内部不准拍照,我就无法展示这四尊佛像的尊颜了。
宝座顶上不许上去,我们只能远眺了。顶部平台四周绕以石护栏,正南面有一座仿木结构的上圆下方两层檐琉璃罩亭,亭之南北各开一券门,就是阶梯通上台面的出口了。俗称的‘五塔’就建在这宝座顶部的台面上。五塔的由来,按佛经上说,金刚有东西南北中五部,每部又有五方主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东为阿闲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故有五塔金刚宝座。其中央为一座八米高的青石砌大塔,其下层亦为须弥座,其上有十三层密檐,每层密檐下周匝都刻有多尊小佛龛及佛像,塔顶冠以仰莲、相轮、华盖宝珠组成铜制鎏金塔刹。平台四角各有一座十一层的小塔,其形制花纹都和大塔相同,只是高度约低了一米,塔刹也改成了石制的。值得再说一点的是中央大塔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对,这是佛祖的象徵,有“佛迹遍天下”之意。传说佛祖圆寂之前留足迹於摩揭陀国一块石头上,後人刻佛足以示敬仰。在我国有十余处佛足迹,北京地区仅此一处。佛足迹旁刻莲花、八宝等纹饰。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大塔中。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耸立於高大宝座之上的五座石塔都给人以巍峨高耸而错落有致的感觉。

小塔的须弥座有佛龛、佛像、罗汉天王、菩提树宝相花五方宝座等等,密檐间也有多个小的佛龛佛像。

从网上找到的佛足照片,可能在宝座顶上大塔下部的南面:

最后我们要说一说,类似的五塔,在北京还有两座:一座在香山碧云寺内,其特点是材质为白大理石,看上去光洁漂亮;依山而建的高高的台阶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还有在登顶的石拱门内安放着的孙中山衣冠冢。


另一座是在西黄寺后院中的乾隆诏命建造的六世班禅衣冠塔,亦名“清净化城塔”。整个塔型虽为印度佛陀伽耶式,即以大四小五塔共建在同一塔基之上,但中央主塔的结构却是藏式佛塔。可惜不许俗人进入参观,网上也找不到清晰一些的照片。
国内有名气的还有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该塔通高16.5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有价值的还有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它与北京五塔寺塔的明显区别是顶上的小塔只有六七层,但在网上搜索图片的时候经常被搞混淆,说明网上搜索到的结果也往往不可靠。

我还记起,在南京地区出土的佛头骨舍利原来就是保藏在一个类似形制的金刚宝座塔中的。可见这种金刚宝座在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位置。
本文参考了《新浪佛学》网站的“寺院导航”中的一些内容,特此表示谢意。
翁
2013年 8月 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