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自驾佩吉羚羊谷旅游 |
分类: 漫游美洲 |
1.
亚利桑那州佩吉附近的羚羊峡谷是北美最美丽的峡谷,它幽深、距离不长,但沿着山势深切地下。这里的地址构造是著名的红砂岩,谷内岩石被山洪冲刷得如梦幻世界。是谁第一次发现羚羊峡谷的记录已不可考,据纳瓦霍族的历史传述,该地过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这也是羚羊峡谷名称的由来。老一辈的纳瓦霍族曾也将此地视为静思与大灵沟通的栖息地,则再适合不过了。(40P)

2.来之前知道羚羊谷是要预约的,而且是中午时分的光线最佳。来之前时间仓促没有网上预约,所以心里没底到现场能约到几点的。从鲍威尔湖出来我们就马上赶往预定的地点,那只是在Google Earth上找到的羚羊谷附近的一个停车场。

3.幸运的是,这个点的确是一处简陋的游客中心呢。谷歌坐标是:36.89727, -111.40866。

4.在这里我们预约到了下午一点半的普通游客之旅,人均25美刀。这里的管理员全部是印第安人,他们懒散粗放的谈吐与做派使我总是联想到:很久以前他们曾是从亚洲千里迢迢迁徙到这里的,身上似乎仍然带着不同于欧洲人的基因,游客中心和旅游设施破烂不堪,而且像国人一样对每位游客收取不菲的门票费... ...

5.不过羚羊谷的奇幻美景虽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的确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不仅仅是为了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因为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以往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6.如果你乘坐越野去羚羊谷,这段大约2英里的路上会有很多乐趣,柔软而起伏的沙漠让你仿佛乘上过山车一样,一路颠簸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7.不一会儿就来到羚羊谷口,我们参观的是上羚羊谷。上羚羊峡谷在纳瓦霍语中称为“Tse bighanilini”,意思是“有水通过的岩石”,由于谷地较广,且位于地面上,所以是游客最多的部分。这里地面温度足有50~60度,非常炎热,现在所有的游客都必须搭乘保护区的大型四驱车,也取消了步行的许可,以免游客在烈日下发生意外。

10.羚羊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这地方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12.进入峡谷后,温度马上就降下来了,虽是夏季也不会感觉太热。某些地方没有光线直射到地面上,还会相当阴暗,岩壁高耸约有20米,上羚羊谷总长约150米。
下羚羊峡谷整年中约有九个月不会开放。位于地底下,需要爬金属楼梯深入地底,中途还可能需要靠一些绳索才能走完下羚羊峡谷,由于其进入的难度比较高,游客较少。下羚羊峡谷入口仅有一人宽,与地面同高,远看无法辨识。进入后急降约50米,总长非常的长,一般游客只被允许走到中途点。下羚羊峡谷的谷地变化较多,某些通道不足人高,游客可能会碰撞到头部。羚羊峡谷区域的暴洪不一定在下雨时出现,有时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就有可能急冲至下羚羊峡谷中。后来下羚羊峡谷中就增设了许多铁梯、安全网与绳索,以防意外发生。

2.来之前知道羚羊谷是要预约的,而且是中午时分的光线最佳。来之前时间仓促没有网上预约,所以心里没底到现场能约到几点的。从鲍威尔湖出来我们就马上赶往预定的地点,那只是在Google Earth上找到的羚羊谷附近的一个停车场。

3.幸运的是,这个点的确是一处简陋的游客中心呢。谷歌坐标是:36.89727, -111.40866。

4.在这里我们预约到了下午一点半的普通游客之旅,人均25美刀。这里的管理员全部是印第安人,他们懒散粗放的谈吐与做派使我总是联想到:很久以前他们曾是从亚洲千里迢迢迁徙到这里的,身上似乎仍然带着不同于欧洲人的基因,游客中心和旅游设施破烂不堪,而且像国人一样对每位游客收取不菲的门票费... ...

5.不过羚羊谷的奇幻美景虽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的确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不仅仅是为了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因为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以往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6.如果你乘坐越野去羚羊谷,这段大约2英里的路上会有很多乐趣,柔软而起伏的沙漠让你仿佛乘上过山车一样,一路颠簸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7.不一会儿就来到羚羊谷口,我们参观的是上羚羊谷。上羚羊峡谷在纳瓦霍语中称为“Tse bighanilini”,意思是“有水通过的岩石”,由于谷地较广,且位于地面上,所以是游客最多的部分。这里地面温度足有50~60度,非常炎热,现在所有的游客都必须搭乘保护区的大型四驱车,也取消了步行的许可,以免游客在烈日下发生意外。

10.羚羊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这地方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11.大峡谷的形成并不仅靠科罗拉多河的水流,高原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才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暴雨,山洪暴发的力量就越是惊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着一路冲下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将地貌天翻地覆。

12.进入峡谷后,温度马上就降下来了,虽是夏季也不会感觉太热。某些地方没有光线直射到地面上,还会相当阴暗,岩壁高耸约有20米,上羚羊谷总长约150米。

15.我的设备是5D2,进去时用的镜头是16-35mm的,拍摄这种大场面内景非常给力!
~~~~~~~~~~~~~~~~~~~~~~~~~~~~~~~~~~~~~~~~~~~~~~~~~~~~~~~~~~~~~~~~~~~~~~~~~~~~~~~~~~~~~~~~~~~~~~~
美国自驾小贴士--下羚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