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不说“再见”

(2022-12-30 15:22:02)
标签:

沐风枕流之室随笔

原创

2022不说再见

年度汉字

分类: 随感

一、写,还是不写

现在是20221230日上午9:492022年所剩,只能以小时计了。

要不要给2022写个回顾?我很犹豫。20221212日,是我在新浪开博10周年,因为“新博”自身的“苟全性命于乱世”,我这“租客”自然也“花朝花夕两阑珊”,一个字也没有留下。

现在年终的脚步声就游荡在街角,写还是不写?仍是个问题。

今晨醒的绝早,躺在床上翻手机,看安德鲁·怀斯的画作。突然感到:怀斯的笔触是触及着每一个“日常”——日常的光影、日常的天空大地、日常的荒原和村落、日常的邻家妇人的片刻宁静,或那妇人日常的一次午睡……然后,组合而成为怀斯——一个不露声色的旁观者,一个动了最深之情的无情人,一双隐身在画面背后的目光,和一枝赢获上帝特许的画笔……

怀斯,其远矣。到此再回看我自己2022的日常,于己或无意义,于人或无意趣,然于世,未必不是一卷“风俗画”。只要不“强无‘意’以为‘意’”,也还可写、可看、可证之于未来。

二、肉身

“肉身”这二个字,开得故弄玄虚。今年病中读话本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面说玄奘以“凡俗肉身”,入“北方大梵天宫”,登“沉香座”,讲《法华经》,“当时五百尊者、大梵天,一千余人,咸集听经。玄奘一气讲说,如瓶注水,大开玄妙,众皆称赞不可思议。”

这故事讲得极好,因此记下了“肉身”这两个火炭光亮的字。其实今年的“肉身”,倒真是个“多愁多病的身”——

224日——俄乌开战的当天,我因心脏不适,住进了301,整个住院期间,除了检查、治疗,就是看电视上的炮火连天、波诡云谲。期间还写了几十行的《河流之诉》,半年多后又以俄乌战争为背景写了几十行的《河流再殇》,本来还有一首《河流:左岸——右岸》,却至今没有完稿(留待20232月吧)。事实证明,心脏不适,是不适宜写诗的,尤其不适宜“诗述征伐”——暗自思忖,算了吧,你写得再真切,也不过是徒耗心血,并没有人说你“如瓶注水,大开玄妙”。有了这一回,突然感到“老之将至”甚或“老之已至”——以前特别小心地在写诗时回避“叟气”,不写白发搔更短、不作衰年之咏,2月的这一回病,突然有了“破开纸枷锁”的感悟,人服了输,笔下也更从容宽便了些。

然后是中秋,眼前突然飞蚊乱撞、间有闪电感——再去301看病,医生说视网膜破了,要激光手术修补。于是就“激”了个“光”,前后一个多月,左眼迷离倘恍,右眼久劳怠工,真个是两眼一闭等天明——于不能读书写字之际,其实反倒想通了很多事体。人生,其实是可以离开阅读和表达而存活的。家人问:你只是眼睛生了病,怎么连带着话都少了许多?我也无从解答,然后就等来了新冠。

1215日开始发烧,上午尚可,一过中午就攀升到385,夜间达39度多,开始时并不咳嗽,只是头昏沉沉,不能入睡,偶有幻觉,在雨中骑马赶路,在大风中点一堆柴,在阶梯教室和人辩论……高烧了两日,竟然觉得身体适应了38度,已觉不出难受了。然后是咳嗽不止,气息不顺,低烧四天,食欲味觉全失,身体亏耗巨大,至今懒得行动……

这“凡俗肉身”,总算熬过来了,它是如此孱弱、如此不设防、如此一击便倒,经过了这一年,愈加觉知世间并没有什么“另类”——这人生的长旅,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再任性狂奔,也许下一刻就是扑倒在地;慢慢行,且看看,也许还能持久些。

焉知我不能看到什么吗?此戒!此戒!

三、吐纳

吐纳,就是读书和写作。

今年意外地读、或重读了很多古籍,包括东晋干宝那部“霸气横恣,血气翻播,药气纷荡,鬼气氤氲”的《搜神记》,和署陶渊明的《搜神后记》;唐·李商隐的奇书《义山杂纂》;宋·苏轼的《东坡志林》和《东坡题跋》;宋·洪迈卷帙浩繁的《夷坚志》《夷坚支志》《夷坚三志》;宋·吴曾的私人笔记《能改斋漫录》;元·孙元衡撰《赤嵌集·东瀛纪事》;明·陆容的《菽园杂记》;明·沈有容辑《闽海赠言》;明·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清·赵翼的《陔余丛考》;清·沈德潜选本《古诗源》……

今人的书和译本读的太多,不烦笔记之。

又一次,我友王鄂生博士和我聊起史景迁,说先生最压抑惶惑、不胜琐事之烦的时候,解脱之道就是“看历史档案”。这与我真的是相通啊。在最不知所措、惶惑难安之际,找一个专题,去查证出处、搜求资料、追索文献,一整个无聊日子,瞬间就过去了。今年之所以浏览了那么多古籍,大体上就是史景迁先生说的“看档案”。

此为“纳”的部分。“吐”的账单子约略如下——

已录好、改定的诗有76首;计划中的长诗《可能》,写了五章半,因为2月的住院打断了,留待日后身体健旺了再说吧,写诗是个耗气力的活计,如同面对妖姬美妇,光有好愿望,没个好身体,还是顶不住。

随笔小品文字6万余,闲话而已;

两个系列的短片小说——

A系列包括《临界值即将抵达》《抹平了,什么都不是》《风吹过将要发生的大事》《不眠者,或永醒者》《灯塔不会发光》;

B系列包括《临窗》《卖梨》《的哥》《故事》《记梦》《喂鸟儿》和《爬楼》。

这十几个“探索性”的诡异小说,有的还差一点才算完成,年来多病,几次打断创作,只好记在这里充数儿。

再就是为人物传记《仰望——XXX传》做的几十万字的资料准备,和为山西写那篇《风中的起飞》准备的十几万字资料。

其实我的主要精力,用于我今年新开列的《海洋文化系列断论》,内容分两个部分——

一是包括了我过眼当今海洋学界的十几篇学术论文时所作的逐章逐段批注。当今海洋学界的文章每每令人错愕,怒愤之余,有时批几百字,有时批数千字,虽心知“不批白不批,批了也白批”,到底按耐不住火气,先“燥”起来一吐为快再说。人有时是要给自己找寻“出口”的,放空GUN也比憋死强。至于实际作用,自是乏善可陈——有两位博士的书稿子给我审读,被我的几千字斥骂“毙”掉了,结果就是出版社的朋友相视私议——这老汉,真不好惹。

二是一些纯粹的理论探索,包括“陆缘文化”说;“文化——文明概念”的表述理路;“海洋文化问题”的重建思路……等几个专题,孤理异趣,不多说了。

有趣的是,我一直对自己的学术研究秉持着严谨苛刻的态度,且无论有无公之于众的可能,照例乐此不疲。而我认识的大学教授、研究生,或是这一行当里的出版社编辑、老总,却对“文化”这个没边没际的问题既不感兴趣,也没有治学动力,甚至多少有些厌恶,有点“误入江湖不由己”的尴尬,——此颇似“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如此 “陷空之境”,不说破,还能勉强维持;说破了,“珍大哥脸上过不去”,呵呵。

其他文字,就不提它了。

四、腊八

今天腊八,冻掉下巴。

年末,熟悉的好几个人走掉了,愿他们天国安息;但没听说谁家添了新生儿。

本来还想写写我对黄宗羲的重新认识,还想写写克罗马农人和尼安德特人,还想写写叙事学——精英叙事和非精英叙事两个维度上的海洋文化典籍,还想写写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二卷和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言说策略给我的启示……

一阵突如其来的烦躁席卷而来,我停下笔,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家人在厨房喊:老汉,喝腊八粥了!

好,老汉喝粥去。2022,就不说再见了。

顺带给2022年一个“年度汉字”吧——“病”!大约是了。

——202212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