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的情景教学

(2012-12-30 14:56:50)
标签:

杂谈

浅谈音乐课中的情景教学

内容摘要】

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渴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采,产生更佳的感人、化人的效果。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教学情境应该如何创设呢?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创设情境    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歌曲《大鹿》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一天早晨,小白兔早早地起床了,因为兔妈妈要它到森林里去采些蘑菇作为早餐,小白兔乖乖地提着篮子走进了大森林,忽然发现前面树下的草丛中有许多新鲜蘑菇,它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采满了篮子,正要回家去,忽然的一声响,小白兔想是猎人来了,吓得丢了篮子拔腿就跑。它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直奔那儿跑去,这是大鹿的家,这时大鹿正站在窗前往外瞧,小兔没命地喊大鹿哥哥快救救我,猎人追来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你们想知道结果吗?同学们都想知道结果,这样提高了学习歌曲的兴趣。

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学习。


  2、创设生活情境

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听、看、想、说、唱、动)体验,进行劳动模仿动作,如: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再让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兴趣中自动、自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再如教学《苹果丰收》时,我先问学生是否去过果园,因为有的同学家有果园,有的同学家没有,让家有果园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苹果从小到大你们家是怎样管理的吗?让学生体会一下管理果园是多么的不容易。虽然很艰苦,但当人们看到苹果丰收了,脸上也会露出很欣慰的笑容。你们想去看看那丰收的苹果吗?我们去帮果农们收苹果好吗?同学们会很高兴,你们听果农们唱起了好听的歌曲。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就学会了歌曲。

 

3、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找朋友、摘果子、演双簧、红绿灯、夺红旗、猜一猜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例如,在教唱新歌时,孩子总耐不住老师安排的程序,从听示范曲的时候,特别是听到曾听过的歌曲或他们喜欢的歌曲时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唱。如果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而过早地让他们演唱,他们必然会唱不好。这样的参与就是一种无效的参与。如果此时采用演双簧的趣味游戏,让孩子边听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边配上动作、表情、口型,使孩子们可以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和学习,然后通过老师与小组的配唱以及与个人的配唱等多次变化的反复来得到巩固。等到他们比较熟悉后,就由他们唱,老师配口型,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掌握歌曲。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方式,建立了孩子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用唱歌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音乐学习中自觉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

 

二、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四、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高潮。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五、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由此可见,情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融入快乐的课堂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干伟萍.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0

[2]包金莉.浅谈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J].小学教学参考,20078

[3]伍华. 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 20086

[4]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