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小学学习动机现状及成因分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师德培训 |
在上一单元的课程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比较适度的学习动机才能开心地学习、有效地学习。那现在中小学生的动机现状如何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现在的动机水平呢?
- 他们学习快乐吗?
- 他们学习有动力吗?
有很多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等,今天我们采用直接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老师与家长对当前学生学习动机的看法。让我们走进中小学校园,来听听同学们、老师们以及一些家长是怎么说的。
观看本专题的教学视频,结合视频来学习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
在采访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后,大家觉得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刚刚听同学们说了一些关于学习的状况,可以发现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从总体来说,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缺乏学习的快乐感,内部动力不足。
比如有的学生讲到“小时候爸爸妈妈都是通过买玩具来激励他们学习的”,还有的家长会承诺孩子“如果考试考得好的话,就带她出去旅游或者去小吃节、游乐场”,也有学生讲到“只有做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作业没做,老师会打手心”等等。从这些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还是需要依靠一些外部的奖励或者监督来促进学习。
http://www.zhejiangedu.com/zhejiang/upload/ckeditor_files/img/2012/03/1332766900278.gif
第二,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也在渐渐增强。
特别是对中学教师的访谈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学生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因为学习好了才能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出路”。这些和老师的鼓励、激发是分不开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呢?
第一,从总体上来看,老师与家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像刚刚也有老师提到,目前家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法欠缺,虽然他们都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但是往往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有很多家长依靠金钱、物质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比如说吃肯德基、牛排,考试90分以上奖励多少钱等等。这些方法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更容易让孩子走进一个误区: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这些物质满足,而不是因为自己爱学习、喜欢学习,从而让他们内部动机变得更弱。家长们不知道有时候用表扬、肯定这些方式,其实对孩子来说更适用。
第二,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家长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当然,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也在渐渐增强。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因为学习好了才能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出路”。这些和老师的鼓励、激发是分不开的。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师与家长过多的是从外部压力的角度引导自己。
因为孩子们现在的自我约束能力可能还不是很浅,学习动机不能持久,他们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在心理上徘徊、困惑。老师过多地强调了外在动力,比如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老师、家长的说教压力,就业形势的压力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学生一下子还不能把这些适当的外在压力转化成内在的动力。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与可能的原因,老师与家长应当注意平时的教育工作。
首先,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先要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课。平时多跟孩子沟通、讲心里话,能和他们开开玩笑,把平时的考试、分数淡化,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其次,老师和家长要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资源去学习那些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东西,帮助他们发挥所长。还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孩子多关心、多支持,发挥同学的榜样作用,让他们能够互相督促、互相感染。
再次,要挖掘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对自己准确地定位,经常自省。
其实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和家长谈到的一些方法都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比如行为主义的强化法,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等等。虽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理论,但他们在生活中却是在这样实践着的,而且效果也非常不错。
心理学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原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学得更快乐、更有效。接下来的第三单元,将会对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做一个更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