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质的溶解性评课稿

(2011-12-07 08:38: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思考

物质的溶解性评课稿

海棠

邵洁梅老师本次公开课总体上非常成功,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选择合理、科学,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氛围活跃。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教师基本功方面:邵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表达流畅,教师个人的形体语言丰富,实验操作到位。

    2. 教学过程方面:本课教师开始播放一段视频资料有关驴驼盐过河的故事,让学生故事中获得信息也进行了情感教育,由盐可以溶解在河水中,过渡自然贴切。同时让学生从准备好的试剂盒药品中拿出一杯准备好的还没有溶解完全的糖水,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都清楚的看到烧杯底部有未溶解完全的蔗糖。从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有限。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烧杯中未溶解完全的蔗糖溶解呢?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有加水加热搅拌等,然后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来探究这三种方法是否能够使得未溶解完全的蔗糖溶解呢?利用学生探究的结果告知学生蔗糖的溶解能力与溶解速度是不一样的,搅拌仅能加快溶解速度,而不影响溶解能力。这样的设计逻辑严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积极性,积极思考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课堂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的分组实验使本节课达到了高潮,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促进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中还有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仅供参考:

就是实验时用到的具有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等物质时,教师没有及时告知学生该药品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等,缺乏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虽然实验结束时及时的补充,但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实验操作。此外在探究实验之前,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既可以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总得来说,这节课听后,收获颇多,邵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值得我好好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课堂回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角度,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思考,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