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5-06-24 22:41:40)
标签:
育儿 |
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北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一)当今社会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通过多种手段从机械记忆到有意识记忆,从不自觉记忆到自觉记忆,需要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因此用多元方法指导教学,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二)《语文新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熟练准确的拼读音节,可帮助小学生识字阅读,有利于普通话的学习,这显示了小学汉语拼音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我国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指明了语文的教学方向。
三、研究内容
(一)发音不准,尤其是二、三声和前、后鼻音。
(二)形近字母分不清楚,如:b、p、d、q,容易读错、写错。
(三)方言问题,h和f不分。
(四)整体认读音节和一般音节不容易区分出来。
(五)不能正确书写音节,尤其是三拼音节。
四、研究的重、难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
(二)总结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学习,互帮互助,以达最高效益。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资源,对拼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专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二)案例研究法:由一个老师在备好课后,组上的老师统一进行听课,观察班上孩子的各种表现,作好记录,然后对教师记录专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和优点,然后进行第二次的教学、记录,这样反复进行研究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该方法适用于专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三)创设情境法:针对孩子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以及他们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在教室周围贴上关于拼音的图片,编写生动活泼的儿歌以及琅琅上口的故事,让他们的头脑中形成音节的美好记忆,帮助他们在课后记住枯燥乏味的音节。
(四)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六、研究对象
我所带班级的60名学生。
七、课题研究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2月)
1.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拼音教与学的现状,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2.通过教学实践,在原有拼音学习方法基础上探索更加科学的拼音教学方法。
3.提请领导,向上级申报课题,整体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
1.全面开展课题的实验活动。
2.重视收集课堂中的精彩案例,以及学生在拼音过程中透出的闪光点,并适时进行反思。
3.通过听取优秀老师讲授拼音课程,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重视学习和引用在听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的教学方法、好的经验、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记录、交流总结拼音方法并在拼音教学中进行具体的实施研究。
5.进行阶段性成果小结,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研究初步形成可操作的模式,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继续实施课题研究。
1.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预期成果
调查报告、论文、活动总结、个案分析。
九、参考文献:
(一)曹澄方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学方法》
(二)高鸽
(三)宋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