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聋校的低年级教学中,要求使用手语配合口语组织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从而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能力。
一、学习和使用手语有利于听觉障碍儿童掌握汉语
手语是听觉障碍儿童常用的语言工具,但手势语的词汇量相比汉语词要少得多,在表达方面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因此听觉障碍儿童要学习汉语,运用汉语,就需要借助手语的帮助。手语是为听觉障碍儿童和盲听觉障碍儿童设计的,按汉语拼音的顺序依次打出词语的每个音节,汉语中的每个词、句就可以用手语表示出来。学习手语,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手语是听觉障碍儿童发音、说话、识字、学词的辅助工具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的诞生。我国手语研究工作者为我国听觉障碍儿童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方块汉字特点、科学实用的手指字母,这套手指字母为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发音、说话,扫除学习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提供了方便。
1.表达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在普通学校的课堂上,听力正常的师生可以直呼字母的名称。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发音说话,没有很好的看口能力,教师不能用直呼字母名称的方法进行教学,只能借助大量的板书,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用手指字母代替汉语拼音字母的称呼,听觉障碍儿童看到老师打出的手指字母即可写出相应的汉语拼音字母,并读出相应的读音,这样做既可以减少一些板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
2.帮助听觉障碍儿童记忆汉语拼音。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边教听觉障碍儿童发音、书写字母形状,边教听觉障碍儿童打手指字母,这样将手指动作与实际字母及学习发音训练结合起来,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补偿缺陷的训练。由于初学发音,听觉障碍儿童很难准确地记住每个字母的发音,在教学中,通过边学习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边打出该字母手指指式,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就会使手指动作与发音器官的活动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当学生看到某个手指字母的指式动作时,就会联想起相应字母的发音方法,便于学生联想、记忆。
3.增强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发音说话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听觉障碍儿童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整个发音系统的各个器官都处于僵化不灵活状态,发音教学是在重新训练和激活这些器官功能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发音教学是一项漫长而又枯燥的学习活动,难度大、见效慢、耗时长。正是因为有了拼打手指字母的教学方式,通过直观的演示,给这项学习活动增加了感性认识,使听觉障碍儿童看见了成效,增强了信心,调动了听觉障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三、手语与手势语的结合可以提高听觉障碍儿童的表达质量
汉语常用词语有25000个左右,《中国手语》一书中收入的手势语词不过5000多个,这样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为了表达需要,一部分手势语词汇中要用近义词代替。例如,快乐与高兴、美与漂亮等词,通常用同一个手势动作来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手势语的词类较少,如缺少汉语中的量词、助词、叹词等,许多词语用手势无法表达,因此手势语句子往往不完整,有些可以依靠表情、姿势来补充,有些则不能。因此,作为一种简易的思想交流工具,手势语只能满足听觉障碍儿童的一般生活、劳动需要。但是听觉障碍儿童还要学习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仅靠现有的手势语还远远不够,手语则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一些专有名词、人名、虚词、量词等,用手势动作加手指字母表达,非常便于沟通,并有利于理解、使用和创造新词。
1.配合看口.帮助听觉障碍儿童辨认相似的口形,如ge、ke、he的发音,从外部口形看完全相同,单从口形上无法辨别,加上手语通过指式的变化进行表达就很清楚了,因此说,借助指式大大提高看口效果。
2.运用手语不仅可以经常使用已学过的词语,而且还可以结合各种具体环境学习新词语。汉语手语的拼打完全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打出,汉语中任何一个词语,都可以用手语表示出来。这样在学习新词的过程中,减少了理解词义、建立新词概念的困难。特别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常常有新事物、新名词产生,手势语的创编速度远不能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用手语完整地拼打出词语的全部音节,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儿童先了解所要表达事物的名称和意义,然后再约定俗成相应的手势,给他们交流沟通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四、手语有助于促进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和记忆的发展
语言运动感觉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尽管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运动感觉有些紊乱,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动,口,同时还要动手打出手语,由于指式间区别明显,动作稳定,因此听觉障碍儿童手部肌肉的运动感觉是清晰的,这种运动感觉同样属于语言运动感觉,听觉障碍儿童的大脑获得来自手部肌肉的运动感觉要比来自发音器官的运动感觉清晰得多,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和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