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案与《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2018-05-25 15:52:21)导学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背诵本文,理解本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初步学会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2、  
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拓展延伸,尝试写诗,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二、课时:两课时(最好连上)
三、课前预习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1、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了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他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3、  
在自主学习中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义——读出情感——读出哲理;在合作互动中通过: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预习展示课
一、强化预习,读通课文
1、填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 
2、读准字音,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欺骗(
 
4、  
二、诵读全诗,读懂课文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5、  
 
6、  
三、抒发感受,读深课文
1、各抒己见,回答“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这首诗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拓展阅读,迁移读活
A、学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作者:宫玺)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1、  
2、  
3、  
 
B、赏析《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节选(作者:邵燕祥),反复诵读后说出这首诗对自己的启迪。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
  依然是不知疲倦地奔走
  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
…………………………
时间啊,时间不会倒流
  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
  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C、学写诗歌(任选一题)  
1、请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题写几句诗。
 
 
 
 
 
 
 
 
    
    
    
 
 
 
 
导学案:《未选择的路》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
能够流利的朗读、背诵本诗,悟出本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初步掌握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2、  
反复品读,理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拓展延伸,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前预习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前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后者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如果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的话,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呢……
1、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肯尼迪总统在得知诗人弗罗斯特逝世时说:“他的离开让我们所有人都变贫穷了。但是,他将不朽的诗篇馈赠给了自己的祖国,这是美国人民汲取快乐和智慧的不竭之源。他曾经拥有过梦想,有自己的路要走,然而现在他却睡着了。” 如今近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弗罗斯特在文学界享有的地位和声誉依然有增无减,他的诗歌仍被广泛传诵着。
2、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3、  
在自主学习中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清思路——读懂结构——读出情感——读出哲理;在合作互动中通过: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预习展示课
一、强化预习,读通课文
1、填空:《未选择的路》是 
2、读准字音,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弗 
幽寂 
2.联系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涉足:
伫立:
萋萋:
幽寂:
3、  
二、诵读全诗,读懂课文
1、《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2、理结构,本诗分四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3、  
 
三、抒发感受,读深课文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诗题却取为“未选择的路”?
 
3、  
 
 
4、你怎样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句诗。
5、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四、拓展阅读,迁移读活
欣赏卞之琳的《断章》,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哲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五、检测
1、听写P36读一读写一写
 
2、填空:《未选择的路》是__ 
3、按要求默写:《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4、阅读下面一首诗,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本诗中心的句子。
椰子树像什么?
像芭蕉像棕榈
芭蕉没有它高
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椰子树像什么?
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