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2011-10-18 10:25:15)
标签:
影视技术培训影视后期电视技术培训电视技术教育 |
蒙太奇作为一种影视语言、影视技巧,它在具体的运用过程当中,由于需要的不同,还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有的镜头组接,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对事物运动过程的记录;有的镜头的组接,则是对某种情绪、某种思想和意念的表现。因此,蒙太奇的具体组接,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有二种:一种是叙事类蒙太奇;一种是表现类蒙太奇。
一、叙事类蒙太奇
1、什么是叙事类蒙太奇
叙事类蒙太奇,即将镜头按逻辑或者时间顺序组接,完成对事件的叙述和表达。这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
例子一:男生起床
(1)全景:闹钟鸣响的学生寝室
(2)中景:一男生揉眼睛醒来看时间
(3)近景:一男生拿洗漱工具出门
(4)中景:几个男生在水房洗漱
(5)全景:一群男生走下楼道
这是一段对学生早晨起床生活的记录。在这个生活片段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是按照日常生活的逻辑来对学生早晨起床生活进行叙述的。
例子二:农夫生活
(1)全景:水田。
(2)中景:农夫在水田中耕作。
(3)全景:夕阳西下,彩霞满天。
(4)中景:农夫牵牛归来。
(5)近景:灯光下,农夫在吃饭。
(6)特写:农夫的嘴巴在频繁地咀嚼,显得吃饭很香。
(7)近景:遮挡着一轮弯月的树枝,摇拉
(8)全景:沉静的农夫的房屋。
这个例子,是对一个农夫劳动和生活的记录。在这个生活片段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则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的。
根据生活的逻辑和时间的顺序对镜头进行组接,是叙事类蒙太奇的基本特征。
按照时间的顺序对镜头进行组接,我们很好理解,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镜头组接,内容就比较丰富。所谓生活的逻辑,也就是在客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发生和运动,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存在因果关系。男生起床,就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的。我们平时在看电影时,经常看到弓箭射出,有人倒下。飞鸟落下,猎枪冒烟。这就是因果关系在镜头组接中的运用。同时,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习惯,比如先看整体,再看局部。有时候,也会先看局部,再看整体。比如,我们在一群人发现一个人被殴打,我们一般首先注意的就是被殴打的人,然后再看那些打人的人是什么人,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人。这些都属于生活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叙事类蒙太奇,其优点是: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叙事蒙太奇是画面组接的基础和主体,也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结构方式。就象我们写文章一样,叙事、叙述是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只要我们涉及到对事件的叙述和说明,就要用到叙事类蒙太奇。
2、叙事类蒙太奇句型
叙事类蒙太奇在叙事时,镜头的组接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于是可以形成不同的句型。
(1)前进式句式。
所谓前进式句式,就是对镜头的组接采取由远视距景别向近视距景别过渡的组接方法,也就是由大景别向小景别过渡的组接方法。它的基本句式就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例子:
(1)全景:婚宴大厅,宾客如云。
(2)中景:客人向新娘新郎劝酒。
(3)近景:新娘新郎拿杯站起。
(4)特写:新娘饮着红色葡萄酒的红唇。
这就是叙事类蒙太奇前进式句式的一个基本句子。它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特写4个基本镜头,叙述了婚礼中新娘饮酒的情况。
但景别有五种,句子有长短,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有4个景别的句子,也可以有5个景别或者3个景别的句子。比如组接按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式,或者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式,或者全景—中景—近景的方式,等等,都属于前进式句式。特别是通常情况没必要用4个镜头,3个镜头甚至2个镜头就够了,多了反而累赘罗嗦。
前进式句式这种组接方法,就是把观众的视线由整体引向局部。
前进式句式这种把观众的视线由整体引向局部的组接方法,易于使观众了解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物。
(2)后退式句式。
所谓后退式句式,就是按照与前进式句式相反的组接方式对镜头进行组接,即对镜头的组接采取由近视距景别向远视距景别过渡,也就是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过渡。它的基本句式也是由4个镜头组成:特写—近景—中景—全景。
例子:
(1)特写:一张痛苦挣扎的男人脸。
(2)近景:几只手在拼命地按着这个死命挣扎的男人。
(3)中景:几个穿便衣的男人押着这个已经戴着手铐的男人走向警车。
(4)全景:警车从围观的人群中开走。
这就是叙事类蒙太奇后退式句式的一个基本句子。它通过特写—近景—中景—全景4个基本镜头,叙述了便衣警察抓捕坏人的情况。
与蒙太奇前进式句子一样,由于句子有长短,根据实际需要,后退式蒙太奇句子既可以有4个景别的句子,也可以有5个景别或者3个景别的句子。比如组接按照: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式,或者特写—近景—中景的方式,或者近景—中景—全景的方式,等等,都属于前进式句式。特别是通常情况没必要用4个镜头,3个镜头甚至2个镜头就够了,多了也同样累赘罗嗦。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有二种:一种是叙事类蒙太奇;一种是表现类蒙太奇。
一、叙事类蒙太奇
1、什么是叙事类蒙太奇
叙事类蒙太奇,即将镜头按逻辑或者时间顺序组接,完成对事件的叙述和表达。这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
例子一:男生起床
(1)全景:闹钟鸣响的学生寝室
(2)中景:一男生揉眼睛醒来看时间
(3)近景:一男生拿洗漱工具出门
(4)中景:几个男生在水房洗漱
(5)全景:一群男生走下楼道
这是一段对学生早晨起床生活的记录。在这个生活片段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是按照日常生活的逻辑来对学生早晨起床生活进行叙述的。
例子二:农夫生活
(1)全景:水田。
(2)中景:农夫在水田中耕作。
(3)全景:夕阳西下,彩霞满天。
(4)中景:农夫牵牛归来。
(5)近景:灯光下,农夫在吃饭。
(6)特写:农夫的嘴巴在频繁地咀嚼,显得吃饭很香。
(7)近景:遮挡着一轮弯月的树枝,摇拉
(8)全景:沉静的农夫的房屋。
这个例子,是对一个农夫劳动和生活的记录。在这个生活片段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则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的。
根据生活的逻辑和时间的顺序对镜头进行组接,是叙事类蒙太奇的基本特征。
按照时间的顺序对镜头进行组接,我们很好理解,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镜头组接,内容就比较丰富。所谓生活的逻辑,也就是在客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发生和运动,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存在因果关系。男生起床,就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的。我们平时在看电影时,经常看到弓箭射出,有人倒下。飞鸟落下,猎枪冒烟。这就是因果关系在镜头组接中的运用。同时,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习惯,比如先看整体,再看局部。有时候,也会先看局部,再看整体。比如,我们在一群人发现一个人被殴打,我们一般首先注意的就是被殴打的人,然后再看那些打人的人是什么人,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人。这些都属于生活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叙事类蒙太奇,其优点是: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叙事蒙太奇是画面组接的基础和主体,也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结构方式。就象我们写文章一样,叙事、叙述是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只要我们涉及到对事件的叙述和说明,就要用到叙事类蒙太奇。
2、叙事类蒙太奇句型
叙事类蒙太奇在叙事时,镜头的组接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于是可以形成不同的句型。
(1)前进式句式。
所谓前进式句式,就是对镜头的组接采取由远视距景别向近视距景别过渡的组接方法,也就是由大景别向小景别过渡的组接方法。它的基本句式就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例子:
(1)全景:婚宴大厅,宾客如云。
(2)中景:客人向新娘新郎劝酒。
(3)近景:新娘新郎拿杯站起。
(4)特写:新娘饮着红色葡萄酒的红唇。
这就是叙事类蒙太奇前进式句式的一个基本句子。它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特写4个基本镜头,叙述了婚礼中新娘饮酒的情况。
但景别有五种,句子有长短,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有4个景别的句子,也可以有5个景别或者3个景别的句子。比如组接按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式,或者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式,或者全景—中景—近景的方式,等等,都属于前进式句式。特别是通常情况没必要用4个镜头,3个镜头甚至2个镜头就够了,多了反而累赘罗嗦。
前进式句式这种组接方法,就是把观众的视线由整体引向局部。
前进式句式这种把观众的视线由整体引向局部的组接方法,易于使观众了解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物。
(2)后退式句式。
所谓后退式句式,就是按照与前进式句式相反的组接方式对镜头进行组接,即对镜头的组接采取由近视距景别向远视距景别过渡,也就是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过渡。它的基本句式也是由4个镜头组成:特写—近景—中景—全景。
例子:
(1)特写:一张痛苦挣扎的男人脸。
(2)近景:几只手在拼命地按着这个死命挣扎的男人。
(3)中景:几个穿便衣的男人押着这个已经戴着手铐的男人走向警车。
(4)全景:警车从围观的人群中开走。
这就是叙事类蒙太奇后退式句式的一个基本句子。它通过特写—近景—中景—全景4个基本镜头,叙述了便衣警察抓捕坏人的情况。
与蒙太奇前进式句子一样,由于句子有长短,根据实际需要,后退式蒙太奇句子既可以有4个景别的句子,也可以有5个景别或者3个景别的句子。比如组接按照: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式,或者特写—近景—中景的方式,或者近景—中景—全景的方式,等等,都属于前进式句式。特别是通常情况没必要用4个镜头,3个镜头甚至2个镜头就够了,多了也同样累赘罗嗦。
......
......
更多的资料,请参考www.2046hd.cn
前一篇:蒙太奇创造影视的时间和空间
后一篇:摄像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