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性别规范与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摘录

(2013-05-14 16:28:21)
标签:

健康

两性

同性恋

社会性别

性身份

分类: 性健康

近日在网上看到好几篇“治疗同性恋”的文章,其中的性学知识存在很多误区。其中,把性取向和社会性别概念混淆;把性身份认同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于同性恋性取向的“罪过”;是普遍存在的误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性学会秘书长徐震雷教授的研究生白璐,在《中国性科学》20133月刊上的一篇论文《社会性别规范与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不仅反应了当今中国大都市男同性恋者的真实情况,也很好的解释了上述两个问题。为了很好的普及性学知识,为广大心理治疗师在处理同性恋来访者的心理困惑的时候,体现更专业的素质,我摘录此文中的一些片段,供大家参考。

《社会性别规范与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摘录
性取向是指个体的性欲望指向,即什么样的身体让你产生性兴奋。性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性取向的认定,同性恋性身份认同就是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把这种身份整合到自我概念中。性取向指向同性,从性爱本身来说是正常的,但性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会导致自我不和谐,而自我不和谐有可能伴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以及内心痛苦,有人会试图需求治疗加以改变。这就是自我不和谐同性恋,即在性身份认同过程中由于认为自己不同寻常、有缺陷,而处于十分痛苦状态的同性恋。当性身份认同完成以后,这部分同性恋者能够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对于这部分同性恋来访者的“治疗”,不是把其性取向改为异性,而是帮助其完成性别身份认同。

既往研究显示,在男同性恋群体内部,对于10的划分实际上是为了表明自己在性行为上的偏爱,如自己更喜欢做插入的一方或被插入的一方,而且对于大多数男同性恋者来说,10的身份是随时在转变的。而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套用异性恋思维模式来思考同性恋者的关系,把10简单拿来赋以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内容了。

本研究显示,男同群体认为0的社会压力大于1,并且更倾向于向异性恋者隐瞒自己0的身份,但不向同性恋者隐瞒,这都可能与社会文化赋予10身份的额外含义使得男同性恋群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以及男同群体内部对于10的理解与异性恋者不同有关。

现在的社会性别规范,男性具有女性的特质是不被认同和接纳的。虽然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和酷儿理论的兴起,人们已经逐渐对社会性别规范进行了反思,但这一规范对于社会的影响依然很大。很多人将同性恋者在性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同于其性别角色,这实际上是将性别认同与性身份认同相混淆了,使同性恋群体在性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困惑和困难。

本研究发现,社会性别规范对于男同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使本身就具有女性特质的男同性恋者感觉到很大的外界压力,影响其达到自我和谐的状态;二是对于不具有女性特质的男同性恋者,他们对具有女性特质的男同性恋者充满了敌意,认为是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上给男同性恋者贴上了“娘娘腔”的标签。本研究结果(男同性恋者倾向于认为同志也是男人,所以不能“娘”)也体现了社会性别规范对于男同性恋群体的影响。

同性恋性身份认同发展的过程有很多理论模型,其中操作性最强的是Cass模型。该模型将同性恋的性身份认同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1)认同困惑——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性取向开始个性化;(2)认同比较——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是同性恋,积极寻找相关信息;(3)认同容忍——认为自己应该是同性恋,积极寻求与同性恋群体接触;(4)认同接受——接受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开始对一部分人暴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5)认同骄傲——批判异性恋,以自己的性取向为傲,活跃在同性恋群体中;(6)认同整合——对异性恋不再有敌对态度,情绪、认知与行为和谐,性取向与自我完全统一。

本研究显示,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的不同阶段对于10身份及社会性别的理解有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不同。后者对于10身份和社会性别规范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接纳都明显由于前者。Cass第三阶段(认同容忍)的特点是:个体更强烈的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这阶段的ta并不是真正的接受,只是容忍自身的同性恋性取向而已,基于本身人际、情感与性的需要,ta开始与其他同性恋者和同性恋亚文化接触,如果接触的经验是正向的,会促使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负向的经验会使个体更加的贬抑自己。Cass第四阶段(认同接受)的特点是:个体已能进一步视同性恋为一种有效和正常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容忍自己,此时个体会重新建构其人际矩阵,同性恋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加大。选择性暴露性身份,是个体面对外界的方法。在公开场合个体仍以异性恋者自居,但会选择的对重要的友善的亲友公开自己的性身份。在这个阶段的个体多半已经相当的满意自己的状态,只有少数人仍无法维持满意的关系。

由此可见,同性恋性身份认同的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发展是同性恋者内心接纳自己性身份的重要转折,也是从自我不和谐状态到和谐状态的重要过渡。因此,当临床心理工作者对自我不和谐同性恋者进行干预的时候,可以考虑关注来访者对于10身份的认知,以及社会性别规范的相关问题,帮助同性恋者从自我不和谐状态转变为和谐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