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文酷兒淵源
(2011-12-29 18:03:35)
标签:
转载 |
酷儿一词借典自台湾。台湾酷儿借典自英文Queer。Queer原文原本是咒骂酷儿的粗话。作家纪大伟和但唐谟在《岛屿边缘》季刊“酷儿专辑”中译成“酷儿”时,英文的诅咒色彩已尽失去,挑衅、俏皮、酷异而炫惑、促狭使性而又光怪陆离。在中国译文和既存文化脉络中,找不到它的渊源。在內地,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先锋译丛”2000年推出《“怪异”理论》和《性别政治》並沒有沿用紀大偉的譯法。同年时事出版社出版李银河翻译的《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一书,確立中文酷兒“學術性”。
“酷儿”跨越或曰超越认同。在同志文化强调同志的所谓正面形象、正面情谊的时代,酷儿文化调整姿态,不以主流文化霸权所肯首的“美好”条件作为自身建设的标准。妖异,殊奇,怪诞,佻达,信口雌黄,任意妄为,但凡能对霸权文化形成挑衅和挑战的资质都被兀显出来。它拒绝定性,拒绝被归类,拒绝使用早已被霸权化了的“好”的标准也拒绝群体观念。
主流文化包括同叨荚谥髡湃贤髡判碌娜蛞惶寤⑹澜绱蠹彝ィ岫床幌嘈牛坏ゴ咳贤K谌魏巫荚蛑庥芜⒉唤彩被囟宰荚蚴┬谐芭虮┝Α<痛笪啊赌ぁ分腥宋锾易樱图仁悄泻⒂质桥ⅲ认不豆煨砸蚕不锻陨踔亮约旱男员鸲挤植磺宄。它籍此批判传统的性别划分、性别权力、及任何歧视。
作为同志文化的延展,酷儿理论与实践提示着跨越性别界限,不以性别决定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结构“新社会”诞生之可能性。原有的社会集结方式,往往以习俗的沿袭为根据,缺乏创造性。酷儿精神则在同志文化中看到一种更改文明本味的力量。原来是受排挤、受歧视、在挣扎中为自身正名的边缘文化/异殊文化,经过酷儿理论的照亮,被推衍为革命性、创举性的先锋精神。“它有可能形成一种更广义的文化,一种发明出新的人际关系、生存类型、价值类型、个人之间的交往类型的文化,这一文化是真正全新的,与既存的文化形式既不相同,也不是添加在既存的文化形式之上。”
酷兒宣称:发现一切爱的潜能,身体的,超越身体的,有限的和无限的。抛开习俗的,道德的,历史的,立法的,种性的,抛开一切拘束和框限,打造出一个新人类欲望版图,或者说用解放的法则重塑爱情的、官能的、欲望的新国际。
酷儿就是这样,主张看似乖张出格、实则自由松弛,钻研和开发身体、官能情谊、本有的各种可能性。酷儿拒绝被定义,没有固定的身分认同,仅仅是一些她她他他的个人,不是“他们”,在欲望新地图上,她她他他每一个都意味着一种国界,随时可以描上颜色,又随时可以抹掉,可以画成新的国度、新的彩色。“酷儿无形无状”,它登上已衰老蜕化的文化陆地,革新和改造固步自封的一元中心或二元对立的朽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