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兰登·蒂纳:男儿欲哭亦无泪(转载自同语)

(2011-11-22 19:21:00)
标签:

健康

教育

两性

社会性别

性教育

杂谈

分类: 性教育

在一则希腊神话中,千里眼提瑞西阿斯从男人化身为女人,从而能够回答“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更能享受爱”这个问题,天神于是弄瞎了提瑞西阿斯的眼睛。当其他人都被自身的一种性别所限,那些跨越性别的人,却似乎有一种独特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往往引来忌恨,而忌恨,有时能够致命。

  1993年12月31日,年仅21岁的布兰登.蒂纳(Brandon Teena,1972-1993)因为跨性别身份而惨遭谋杀,他的死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同时也鞭策着跨性别运动积极分子以更大的努力,来改善群体的不利处境。

http://www.tongyulala.org/graphics/2009/12/27/dont_cry(1).jpg


 

故事片《男孩不哭》


  蒂纳的遭遇后来被改编成两部电影:1998年的纪录片《布兰登.蒂纳的故事》(The Brandon Teena Story,Susan Muska和Greta Olafsdottir执导),以及1999年的故事片《男孩不哭》(Boys Don’t Cry,Kimberly Peirce执导),后者中蒂纳的扮演者希拉里.斯旺克(Hilary Swank)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布兰登.蒂纳的家乡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郡(Lincoln, Nebraska),1972年12月12日出生时,她是一个女孩,但她自幼就饱受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错位的困扰,强烈渴望自己是男儿身。十几岁之后,蒂纳逐渐开始以男性身份生活,同时也把自己的本名蒂纳.布兰登(Teena Renae Brandon)改成了布兰登.蒂纳。

  蒂纳以男孩的身份追求女生,他所交往过的女友全都不知道他的生理性别。他每每以价值不菲的礼物来向女友献殷勤,并因此导致自己入不敷出,因盗窃罪和伪造支票罪而数度入狱。1993年11月,蒂纳决定离开林肯郡,前往南内布拉斯加的乡村小镇瀑布城(Falls City)。

http://www.tongyulala.org/graphics/2009/12/27/brandon(1).jpg


 

Brandon Teena本人照片


  但蒂纳在经济上的不理智并未因迁居而改善,在瀑布城,他开始和新女友拉那.泰斯德(Lana Tisdel)约会,并一如既往地用伪造的支票慷慨付款、取悦芳心。十二月中旬,警方再次逮捕了蒂纳,他的生理性别在拘留期间被警方发现,并且透露给了当地媒体。

  蒂纳“伪造”性别身份的行为遭到了当地媒体的无情曝光,无甚新闻的小镇一片哗然。蒂纳的女友并未因此而拒绝他,相反,泰斯德还将蒂纳保释出狱。然而,泰斯德的一些男性朋友之前还和蒂纳称兄道弟,现在却因这一“发现”而怒火中烧。

http://www.tongyulala.org/graphics/2009/12/27/brandonteena01(1).jpg


 

Brandon Teena和女友


  圣诞前夜的派对上,泰斯德的两个朋友——22岁的约翰.洛特(John Lotter,此人曾是泰斯德的男友)和21岁的汤姆.尼森(Tom Nissen)突然抓住蒂纳,当着泰斯德的面扒下了蒂纳的裤子以示羞辱。当天深夜,两人又趁蒂纳独自一人时对他进行了轮奸和殴打,并威胁说如果报警就杀了他。

  死里逃生的蒂纳径直奔向警察局求助,洛特和尼森之后被警方传讯,但很快无罪开释。

  一周后的新年前夜,警方不负责任的放虎归山终于引发恶果。洛特和尼森跟踪蒂纳来到其借宿的一处农舍,对他下了毒手。蒂纳死于刀伤和枪伤,在场的房东和另外一名房客也一起死于非命。

  警方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他们逮捕了凶手,审讯中,尼森同意证明同伙洛特有罪,以此换取减刑。尼森最后获判终身监禁不得保释,洛特则被判处死刑。

http://www.tongyulala.org/graphics/2009/12/27/stoty_cover(1).gif


 

纪录片《布兰登.蒂纳的故事》


  该案宣判后,蒂纳的母亲乔安.布兰登(JoAnn Brandon)对理查德森郡(Richardson County)及其治安官查尔斯.洛克斯(Charles Laux)提起了民事诉讼,索赔50万美元。她指出,洛克斯没有在蒂纳报警后立即逮捕两个嫌疑人,他因此对蒂纳的死负有连带责任。2001年4月,内布拉斯加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治安官洛克斯渎职,蒂纳的母亲因此获赔98,223美元。

  警方对蒂纳的惨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来,蒂纳报警后与警方的对话录音曝光,其间警察表现出的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更是激起美国公众的普遍谴责。

  蒂纳的案件,同时也引出对性少数群体的暴力犯罪及法律保护等问题。跨性别者因为不符合社会对其生理性别的角色期待,而常常成为骚扰、欺凌、甚至戕害的对象。布兰登.蒂纳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同志平权运动敲响了警钟:必须把基于性别身份和性倾向的暴力纳入仇恨犯罪的范围,并予以坚决的法律制裁。

http://www.tongyulala.org/graphics/2009/12/27/tomb(1).jpg



  在接受纪录片《布兰登.蒂纳的故事》采访时,蒂纳的一位前任女友曾说:“他简直就是女孩梦想中的完美情人。”如果蒂纳不是生活在狭隘的内布拉斯加,他也许有机会活得更幸福。然而,蒂纳的墓志铭上仍然写着“女儿”,让他以一个自己从来就不曾认同的性别长眠,本就含冤的布兰登.蒂纳恐怕更加欲哭无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