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彭晓辉“性与爱的对话”的回应

(2011-10-22 10:24:00)
标签:

教育

分类: 性教育
与彭晓辉教授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有一点不能完全释怀:“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既然先性后爱的理论成立的话,为什么有性别的区别呢?个人认为:先爱后性——社会归属感更重;先性而爱——自我归属感更重。而这与性别无直接关系。只不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构建出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