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彭晓辉“性与爱的对话”的回应
(2011-10-22 10:24: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性教育 |
与彭晓辉教授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有一点不能完全释怀:“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既然先性后爱的理论成立的话,为什么有性别的区别呢?个人认为:先爱后性——社会归属感更重;先性而爱——自我归属感更重。而这与性别无直接关系。只不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构建出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
前一篇: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