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赫尔佐格马德里 |
分类: 一些房子 |
作為凱撤廣場文化中心前身的電力站是馬德里市舊工業建築的代表之一,1899年建造,建築主要形式為傳統的磚牆雙坡屋頂。電力站東面是一座不大的煤氣站,屬於純粹功能主義結構。2001年凱撤基金會收購了這兩棟建築並投資改建。
整個改建工程的第一步是拆除沒有特殊保留價值的煤氣站,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富有地形學特徵的藝術廣場,為文化中心在沿普拉多大街一側提供足夠的室外公共空間。同時赫爾佐格和德梅隆還邀請植物學家派翠克· 白蘭斯利用廣場北側鄰近建築的山墻面合作設計了西斑牙第一座“垂直花園”。整個植物墻面積600平米,高24m,有1500株250種不同類型的植物組合而成,不僅使綠樹成蔭的普拉多大街景觀在這裡達到了高潮,同時為整個文化中心鋪墊了時尚、先鋒的基調。
未改造前的地段鳥瞰。

我們是參觀完努維爾的索非亚王妃博物馆,然後走小路來看的這個房子,發現這個房子和周邊環境結合的很好,暗紅色的色調與整個街區非常統一。

朝向普拉多大街的主要立面,粉紅色的磚填補了原來的窗口,創造出有別于傳統建築的另一番格調。

厚厚的鋼板將保留的歷史建築以及頂部新建部分輕鬆托起,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幻般的感覺,從而形成有趣的入口空間,不過站在下面,心裏還是會有幾分不安。

Caixa Forum與北側墻面綠化的關係,兩者色差質感上都形成了相當強烈的對比,在普拉多大街上具有非常明顯的標誌性,也符合現代藝術中心的文化特徵。

廣場上水池佔據一角,留下了較大硬質鋪地廣場空間供人們活動。

細看墻面植物的種類的豐富性,是否也暗喻文化的豐富與多元?

建築南側立面,可以看見,原建築是通過臺階來處理地段兩側高差的,而新建筑用的是坡地的方式。


擡頭看坡屋頂與新材料做法的連接處理。

首層平面圖。近有兩個可以進入建築内部的樓梯,注意地面的設計和建築内部設計的呼應。

建築的入口,終于要走進這棟建築了。

入口直接通過這個充滿現代感的異型不銹鋼板樓梯將人引入到二層。這個不銹鋼樓梯側墻面用不銹鋼三角形折板包裹,具有非常強烈的雕塑感,給人很深刻的印象。

二到五層平面,從左至右在從上之下的順序,分別是第二、三、四、五層平面。凃黑的部分是一些輔助空間。

二樓是主要接待空間,設有一個紀念品零售店,還是同材質的不銹鋼三角折板地面,燈光也以燈管連接成三角形,整個空間比較低矮,是一個短暫停留的空間。

從很大的無框玻璃窗向外望去,看到廣場鋪地的設計,不禁再次感嘆建築的完成度和建築師的用心。

三四層是可灵活分隔无柱展览空间。

這就是平面圖下方的樓梯,樓梯井從下至上,漸漸擴大,而樓梯井内側的圓導角,增加了樓梯的雕塑感。

在4-5層的樓梯間裏,光線通過不規則的穿孔銅板進入室内,產生了很奇妙的光影效果。

五層東部是一個餐廳,四周落地的大玻璃窗,使得陽光穿過銹蝕的穿孔銅板盡情的灑在餐廳裏,產生了美妙的光影效果。又看到了和de young美術館咖啡廳裏類似的燈具。

五層的西部是管理辦公用房,一個天井體現出Herzog & de Meuron對材料的完美控制。

在從這個我非常喜歡的樓梯一口氣跑到建築的地下二層,樓梯井下方是一片淺淺的水面。

地下二/一層平面圖

地下二層報告厛的前厛,四壁一切都是由褶皺的金屬網所包裹。
報告厛我沒有機會參觀。

最後附上幾張剖面圖,有助於更好的理解這座建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