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星辰--济慈


明亮的星星
但愿我能如你坚定
但并非孤独地在夜空闪烁高悬
睁着一双永不合拢的眼睛
犹如苦修的隐士彻夜无眠
凝视海水冲洗尘世的崖岸
好似牧师行施净体的沐浴
或正俯瞰下界的荒原与群山
被遮盖在轻轻飘落的雪罩里
并非这样--却永远坚定如故
枕卧在我美丽的爱人的胸膛
永远能感到它的轻轻的起伏
永远清醒 在甜蜜的不安中
永远 永远听着她轻柔的呼吸
永远这样生活---或昏厥而死去
Bright
Star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adfast as thou
art
Not in lone splendour
hung aloft the night
And watching with
eternal lids apart
Like nature's patient
sleepless Eremite
The moving waters at
their priestlike task
Of pure ablution
round earth's human shores
Or gazing on the new
soft-fallen mask
Of snow upon the
mountains and the moors
No-yet still
steadfast still unchangeable
Pillow'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 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 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or
else swoon to death
济慈自幼喜爱文学,但由于家境窘迫,他在不满16岁时便离校学医。在他8岁丧父,14岁丧母,虽然与弟弟和妹妹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于是他从此热衷于医学。在恩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1815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为他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前一篇:我的信仰---爱因斯坦
后一篇:河--作者:格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