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涵虚牌楼两年前已启动修缮程序,计划于2017年施工。

(2015-10-22 21:28:38)
近日,公众呼吁尽早对颐和园涵虚牌楼进行修缮。颐和园管理处现就虚牌楼的保护与修缮进行说明:

涵虚牌楼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是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的木构大牌楼。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期进行改建,保留至今。涵虚牌楼东西向坐落,因牌坊嵌石额东面刻有“涵虚”两字而得名。牌楼东面刻 “涵虚”,西面刻 “罨秀”,巧妙地点出了颐和园清幽恬静、山青水秀的主题,被视为颐和园山水乐章的“序曲”。

该牌楼于2013年启动修缮程序,计划于2017年进入施工阶段

古建文物通常遵循“五十年一大修,十年一小修”的修缮规律,修缮工作以“最大限度保护与最小限度干预”为原则。修缮的前期要经过严谨、缜密的勘察与论证过程,进入施工阶段同样要注重古建的修缮特有的规律,与现代建筑相比古建的修缮过程十分漫长。正是所谓的“精工出细活”。

颐和园涵虚牌楼于2013年列入修缮计划,当年7月修缮方案经专家评审并获得通过,上报至国家文物局。目前,设计方案已经过北京市文物局与国家文物局批准,计划于2017年进入施工阶段。

本次修缮为“一般性修缮”

通过对建筑的现状及其残损原因的分析,综合考虑了其他各种因素,本次修缮确定为一般性修缮。因建筑大木构件自身无明显深度糟朽现象,将对涵虚牌楼大木构件进行加固修缮为主,对局部加固也无法确保安全的构件进行更换。同时对其屋面、斗拱、木装修、望柱、油饰彩画等部位的残损进行相应的一般性修缮。

古建文物设专人巡检

颐和园设有专人进行古建文物的日常巡检。从2009年开始进行遗产监测,主要方向是采集古建筑的基础数据。2013年4月正式建立“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将遗产监测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建国后曾进行4次大规模修缮

据颐和园档案记载,“涵虚”牌楼有过多次维修,建国后主要有4次较大规模的修缮。1952年照原样油饰整修涵虚牌楼,用马口铁皮包裹戗柱;1963年牌楼下架油饰;1985年进行落架大修,同时将车辆通道改在牌楼南北两侧,车辆不再从牌楼间通行。最近的一次修缮为1990年,更换了戗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