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够伸出手,就是好心人

(2019-03-20 20:52:03)
分类: 公众施救

“中国公众施救教育行动”志愿者再送喜讯!

    “扶不扶”曾经被推上央视春晚,很多人在欣赏演员们精心的创作和用心的表演的同时,也会为这样一个主题在中国最大的舞台上出现感觉到一点悲哀。这几天高铁上救人出示医师证一事,再次把中国“助人”观念推到前台。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这个事儿。高铁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让救援的人出示证件?因为怕以后担责。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值得思考的事儿,这个医生的行为算是“行医”,还是算“助人”。如果算行医,他的行为本身就是违规,因为高铁上绝对不是他的职业注册地点;如果算“助人”,他不是医生也可以做好事儿,做好人。我认为,在任何公众场所的救助都应当被定义为公益助人行为,而不是医师执业;就像我们看到着火,可以帮助泼一盆水;看到塌方可以帮助铲一锹土一样。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公众施救分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培训公众急救意识和能力的公益组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有更多遭遇意外的人得到救助(注意,不是治疗),使其转危为安。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前几天刚刚发生的真实故事。

     作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公众施救专业委员会刚刚培训完的140名基层医生中的一员,学员曾连荣就因救人,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和被救村民及家属的感谢。

      曾连荣1998年至今在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古一村卫生所担任乡村医生。2月24号福建学习完公众施救培训课,拿到了合格证和卡之后,从未想到实战会来的这么迅速!

      3月2日下午5点23分左右,曾医生正在路上行走,听到有人大喊“救人呀”,随着声音望去,看到一名60岁左右男子倒在地上。曾连荣急忙赶到现场,发现患者已经呼之不应,意识丧失、无呼吸,颈动脉博动触不到,现场判断是呼吸心跳骤停。

      曾连荣脑海里马上闪现出培训课一直在强调的“黄金四分钟”。要抢救心脏猝死,必须在最初3-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每拖延一分钟,生还机会下降10%。所以在急救上“时间就是生命”。

      躺在她眼前的不再是模拟人,不再是多情景模拟,而是一个急需救命的生命!她马上让旁人呼叫120急救,并立即给予患者徒手心肺复苏,数分钟后,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出现......急救车到了,急救医生到了,一场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抢救宣布成功。

     与高铁上的医生待遇不同的是,曾医生收到了家属和政府送来的锦旗和感谢。

    我国年猝死总人数居世界之首,公共场所急救水平待提升,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引发猝死每年总人数为54.4万人,平均每天有1500人猝死,其中在大城市中,院外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发达国家抢救成功率约20%)。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上明确说“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比把复苏技能培训到社区,对抢救成功的影响更大”。美国有10%的人经受过“First Responder”的培训(非专业人员的急救培训)。这是他们抢救成功率高的前提。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公众施救专业委员会推出“公众施救培训”,就是要激活每一个善良的心,并赋予你救人的生理,敢于出手,抢回心跳,减少致残!生命之贵高于一切,目击施救高尚神圣。能够伸出手,就是好心人。

   这个事件中的曾连荣,并不是以以为医生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经过施救能力培训的好心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